-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導讀:作者在范德瓦爾斯無機半導體中首次發現了體積單晶InSe特殊的變形能力和塑性,其在塊體形態下可任意彎折扭曲而不破碎,甚至能夠折成“紙飛機”、繞成莫比烏斯環,表現出罕見的塑性變形能力。InSe單晶超常規的塑性性能使其未來在柔性和可變形熱電能量轉換、光電傳感等領域有著廣闊應用前景...
3年前 (2020-08-11) 4289℃
在畢業季,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發布了一條通知——《關于給予楊某和黃某某開除學籍處分的決定》。
據頭條號@讀者報道,哈爾濱工業大學的大四學生楊同學在考試前夕正在深圳實習,那時,他已經拿到了騰訊30萬年薪職位的offer。
他覺得這次考試的兩門科目不太重要,充其量就是為了“湊學分...
3年前 (2020-07-25) 4403℃
7月2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其網站發布2019年度部門決算,其中包括《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績效評價報告》。
該報告為財政部預算評審中心組織專家和第三方機構成立績效評價工作組,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14-2019年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開展的績效評價。
報告顯示:
...
3年前 (2020-07-22) 4322℃
核輻射對材料的影響大多都是負面的,例如脆化,加速蠕變,相不穩定性,加速腐蝕。這些往往限制了核電的安全性。例如,在現行的商業反應堆里,水作為冷卻劑,會腐蝕堆里的金屬結構材料,導致材料性能和壽命的衰減。而堆內的輻照往往會加劇腐蝕的速度。
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勞倫斯伯克利國...
3年前 (2020-07-14) 4741℃
7月9日晚,科睿唯安(原湯森路透)公布了ESI從2010年1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十年又四個月)的統計數據。重磅!2020年最新ESI大學排行榜發布希望大家無須對ESI排名不要太過看重,僅供參考。下圖是材料學科排名,加粗行代表千分之一學科。
ESI材料學科情況
(數據中,...
3年前 (2020-07-11) 5778℃
晶體材料中的取向關系對材料的微觀組織和性能有著重要影響。目前基于晶粒衍射取向關系的表征方法如EBSD,成本高,耗時長限制了其使用范圍。來自南洋理工大學和漢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將樣品表面經過特殊的腐蝕,采用定向反射顯微鏡(Directional Reflectance Microsc...
3年前 (2020-06-15) 5908℃
6月4日,國際頂級期刊《德國應用化學》(Angew)雜志于6月4日在線發表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內容中涉及歧視女性和少數族裔,并暗示中國論文發表量的快速增長導致國際期刊平均質量下降,甚至提出了“學生應該無條件服從于導師”的觀點。尤其對中國化學界武斷判斷及詆毀...
3年前 (2020-06-09) 3267℃
鄭重聲明
《德國應用化學》(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雜志于6月4日在線發表(just accepted)作者Tomas Hudlicky的觀點文章。文章中多處涉及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等不當言論,作為化學領域學術團體,中國化學...
3年前 (2020-06-06) 4050℃
據路透社23日報道,美國22日表示繼華為被列入之后,將在“實體清單”中增加包括奇虎360、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在內的33家中國公司及機構,這些公司和組織在沒有得到美國政府具體批準的情況下將禁止使用含有美國技術的產品,將被禁止未經美國政府批準從美國公司購買零部件。“實體...
3年前 (2020-05-23) 4351℃
正極中多硫化物(LiPS)的溶解/擴散和鋰金屬負極中枝晶的生長嚴重阻礙了鋰硫(Li-S)電池的實際應用。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崔屹教授(通訊作者)提出了一個綜合的硫正極結構彎曲設計和硫親和力參數,以減少多硫化物的擴散損失。具體來講,具有較高親硫性的還原氧化石墨烯(rGO)(含氧官能...
3年前 (2020-05-19) 4793℃
今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并答記者問。發布會上對于加強科技界的作風和學風建設方面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是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在科技界倡導正確的價值導向。重點突出愛國愛崗、遵紀敬業,突出過硬的能力水平和讓人信服的成果,突出“敏于行而訥于言”,突出“甘為人梯、桃李天...
3年前 (2020-05-19) 3679℃
4月30日,2020自然指數年度榜單正式發布,中國科學院連續8年位列全球首位。今年的自然指數還增加了“百大進步榜”(Top 100 rising institutions),追蹤2015至2019年各機構高質量科研產出的增長情況。前44家機構進步最快的全部來自中國,前100家進步...
4年前 (2020-05-02) 4151℃
北京時間4月24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同時在線發表了上海科技大學均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兩項重要研究成果:
免疫化學研究所科研團隊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復合體的“藥靶-藥物”三維結構,首次揭示一線抗結核藥物乙胺丁醇作用于該靶點的精確分子機制(研究長...
4年前 (2020-04-25) 3874℃
近日,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舒龍龍副教授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以題為 “Photoflexoelectric effect in halide perovskites”(鹵化鈣鈦礦材料的光撓曲電效應)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Materials》(《自然?材料》)...
4年前 (2020-04-24) 5276℃
納米材料是有效治療各種癌癥的新興治療方法,但是,在未臨床應用之前仍存在著安全性等挑戰性問題仍有待解決。本文報道了一種基于光熱治療(PPT)令人興奮且有希望根除癌癥的方法(demonstrate an exciting and promising PTT-based approac...
4年前 (2020-04-20) 3869℃
早在2018年《Science》在線發表了美國萊斯大學Aditya D. Mohite教授報道了金屬鹵化物鈣鈦礦薄膜在陽光照射下產生均勻的光誘導晶格膨脹,并聲稱排除了熱誘導產生的晶格膨脹[1]。
但近日爭論相繼出現,最新《Science》發表了美國斯坦福大學Reinhold H....
4年前 (2020-04-19) 3932℃
除了金屬等原子晶體外,在一系列“軟”物質中也觀察到了馬氏體轉變,本文證實了藍相液晶之間的相變以無擴散方式發生,僅需要很小的晶格變形和晶格旋轉即可,盡管藍相液晶具有液晶性質和介觀的長度,但晶體轉變方式與經典的固體原子晶體中的馬氏體轉變相似,相關結果將為藍相軟晶體的未來應用提供重要的...
4年前 (2020-04-15) 4712℃
鈣鈦礦的帶隙可以通過用溴或氯替換碘陰離子來調節,然而過多的溴會使鈣鈦礦性能不穩定。本文引入硫氰酸鹽與碘的混合,從而開發了2D/3D混合寬帶隙鈣鈦礦的結構和提高光電性能。基于此,鈣鈦礦/硅串聯太陽能電池的PCE高達26.7%。
最大限度地提高鈣鈦礦-硅串聯太陽能電池的功率轉換效率(...
4年前 (2020-04-11) 6131℃
本文提出了一種通用化和可擴展的分層方法制造層狀納米復合材料。當使用粘土納米片時,所得納米復合材料的韌性是天然珍珠的20.4倍,抗拉強度為1195±60MPa。這種策略可以很容易地擴展各種二維納米填料,應用于各種結構復合材料的制備,進而促進高性能復合材料的發展。
諸如骨骼、牙齒和軟...
4年前 (2020-04-09) 4856℃
近日,中國留美學生@許可馨Nova- 發布大量侮辱國家及涉疫情不當言論。3月31日,蘇州@廉石聲音 回應稱對此高度關注,如有確實線索涉及到該市公職人員存在違紀違法問題的,將依規依紀依法進行處理。
3月29日晚,@許可馨Nova- 在微博發表大量侮辱國家及涉及新冠疫情的不當言論引...
4年前 (2020-04-01) 5088℃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