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qqo0"></td>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必看!送給研究生和想讀研究生的幾段話!

    碩博生活 mse_material 7649閱讀 掃描二維碼

    1. 科研需要天賦,在我們這個苦逼的社會,科研不是自身的興趣,只是為生存,畢業,贏得工作,這叫畸形學術。
    2. 科研需要悟性+好奇心+堅韌的性格+淡薄寧靜的心態,同時具備這些才有可能攀登科研的高峰且樂在其中。
    3. 大多人,一輩子從事的都是重復性的無創造性的勞動,哪怕手里有著碩士博士文憑。強求所有研究生都成為科學家是不現實的,真正的學術要求太高,不適合一般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是導致郁悶的主因。實際上,大多人應該考慮,通過科研訓練,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適應將來的工作,這是讀研究生應該有的收獲。
    4. 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出現這些情況。其一是本身的內在原因。習慣于學習,但不習慣于創新,頭腦太死板教條,缺少對新事物、新思維的敏銳觀察能力,也不善于從別人那里吸收長處彌補短處,意志力薄弱,經不起風浪的打擊,導致思想頹廢和不思進取;其二是環境的原因。這些人讀研如果失敗,下場及其可悲。以后動不動就會被人追根刨底地查三代,找工作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前途暗淡,對一些意志薄弱的人,可能就會采取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如殺人和自殺。
    5. 科研尤其是基礎研究需要的是真心熱愛和濃厚興趣,對于為了搞張文憑紙或指望學歷高點賺錢多點的人純屬浪費時間也是極其痛苦的,只有真心熱愛的人才會很快樂,才有全心投入,才有所建樹,最終名利自然就來了
    6. 年齡慢慢大了,關注的重點發生改變,發現自己的興趣不再是自己現在關注的。曾經的同學,朋友畢業后過得挺好,自己卻一事無成,而且看不到前方。各種原因,改變一個人。
    7. 現在的科研,人們只看結果,就不知道研究一個課題需要多大的知識量,看到不出成果說你不務正業,不上進,大哥每天瀕臨精神分裂的研究,從來不安慰一下,只是要結果。等著有成果了,誰都想來沾個光,掛個名……
    8. 我覺得做研究,不一定非要指望好的實驗結果。更多地想想,自己是否學到了新東西,有了新體會新理解,以后遇到類似問題是否更有經驗更有信心了。注重過程而非結果。這樣博士生活就不那么郁悶了,意義也就找到了。我一直很喜歡我老板的那句話: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能力上,成功應該是水到渠成的。這需要慢慢體會。
    9. 看來郁悶的人還是大多數的,實驗數據不好的人,因為實驗不順而郁悶。實驗數據好的,發了好文章的人,因為幾年最好時光,付出了巨大的精力體力時間,沒有收獲相應的經濟回報,或者一份好工作而郁悶。不郁悶的可能也只有少數科研過程中不管成功失敗,都不計回報,或者得到了高回報的人吧。
    10. 沒念博士之前,以為進入一個差不多的課題組,有了相應的實驗條件,發好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覺得自己不比別人哪里差。可是進入了博士課程的學習之后,切身體會到,天賦,思維方式,體力,毅力,運氣,對于能否在科研之路上走得順暢,都是重要的。
    11. 看到周圍有的人在好的課題組里,如魚得水,發了高水平的文章,滿世界跑著開會,對于科研生活樂在其中,偶爾為了沒有新的idea而感慨一下。自己卻因為一個軟件的用法倒騰上好幾天(我們那個組現在就我一人做那個方向),寫篇論文拼拼湊湊幾個月才倒騰出來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或許不大適合科研吧。可是反觀另外一些高校老師,科研水平實在一般,也不好好指導學生,甚至SCI論文也沒發過,也是卻也一步步從講師到副教授,一想到這群人,自己心里就有極大的不忿,明明自己可以比他們做的更好。
    12. 雖然現實就是這樣殘酷和令人無奈,但是幾年的博士生活還是讓我收獲很多,至少在心理素質方面,和思維方式方面。今后或許不能從事科研工作,但是這幾年的經歷是相當寶貴的。

    ?

    ?來源:網絡

    喜歡 (3)分享 (0)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