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2015-01-01首發于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公眾號(mse_material)】
MSE微信平臺第一屆金相大賽自12月6日征稿以來,收到了廣大材料人的作品。編輯部全體編輯通過對作品綜合評定,選出了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編輯部近期將會與獲獎者聯系,發放獎品。在此,感謝大家的參與,2015年12月第二屆金相大賽不見不散!下面是獲獎作品及部分優秀作品展示:
E690海洋平臺用鋼腐蝕形貌
二等獎
【*萍】連鑄坯振痕深度測量的三維圖像
儀器:日本奧林巴斯激光共聚焦顯微鏡
利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圖像軟件采集的軸承鋼三維圖像。共聚焦顯微鏡測量樣品振痕皺折最深處與振痕旁邊平臺處的高度差即為振痕深度。
【羅*恒】鈦合金
儀器:OM
鈦合金,照片稍微加工了一下,看看我是不是還挺像小動物的,嘿嘿!
三等獎
【張*峰】鋼中罕見而漂亮的18R馬氏體組織形貌
儀器:光學顯微鏡(OM)
作Fe-18Mn-9.5Al-0.65C熱軋鋼在較高溫度下(≥1200℃)保溫1h并水淬,經4%的硝酸酒精溶液侵蝕后,試樣邊緣脫碳并異常長大的δ鐵素體晶粒內部出現嚴重的針形析出相,呈牛毛狀,細雨狀,竹葉狀,密密地、斜斜地交織著,充滿整個晶粒。
【姬*芹】DP鋼條紋缺陷
儀器:TEM設備
DP鋼在TEM設備下照出的鐵素體基體上的花瓣狀條紋缺陷
【郭*兵】一帆風順
儀器:KEYENCE超景深光學顯微鏡
SnZnAl三元合金自由結晶表面光學顯微組織,后期假彩色處理。初晶α-Al枝晶好似大海中的一只帆船,祝大家在材料研究的路上一帆風順。
其他作品展
(篇幅有限,只選取了部分作品)
【趙*友】,Leica DM6000M光學金相顯微鏡,GH3536電子束焊接熔合線附近組織
【劉*慶】,EBSD,鎂合金經過變形后回復處理,發現回復后沒有明顯織構,且晶粒大小均勻。
【*寧】,激光共聚焦顯微鏡,鍍鋅板光后整的顯微平面圖。圖上有光整痕和原鋅花形貌。
【*娟】,徠卡MEF4A顯微鏡,65Mn的正常組織應為索氏體、珠光體、鐵素體,軋制后冷速較快出現了圖中的羽毛狀上貝氏體。
【吳*芳】,Olympus 光學顯微鏡,低合金鋼鑄坯心部組織在光學顯微鏡下500倍的視野,試樣是未經腐蝕,主要是觀察鋼中夾雜物的形態和大小。照片中驚奇的出現一只“蜘蛛”,讓人驚嘆。經過分析,認為其產生的原因是基于鋼中大顆粒夾雜物在制樣過程中有水印的存在,最終吹干成樣后,形成了圖中的“蜘蛛腳”。
【梁*鵬】,OM,退火態的45#鋼,腐蝕劑為4%的硝酸酒精。照片中白亮處組織為鐵素體,暗處組織為珠光體,珠光體組織有片層狀的鐵素體和滲碳體交替排列暗區為受腐蝕的鐵素體與滲碳體的界面。
【姬*芹】硅鋼在EPMA設備下的心形析出物形貌
【*真】Leica DM 2700M 數字式正置金相顯微鏡,
高鉻合金白口鑄鐵2%硝酸酒精溶液侵蝕,正交偏光照,藍色出生枝晶為馬氏體及殘留奧氏體,枝晶間的碳化物分布在殘留奧氏體的基體上,并呈魚骨狀、條狀、塊狀。
來源:cailiaokexu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