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之熔焊,釬焊時母材不熔化,僅釬料熔化;
當然,釬焊形成的焊縫稱為釬縫。釬焊所用的填充金屬稱為釬料。
釬焊過程:表面清洗好的工件以搭接型式裝配在一起,把釬料放在接頭間隙附近或接頭間隙之間。當工件與釬料被加熱到稍高于釬料熔點溫度后,釬料熔化(工件未熔化),并借助毛細管作用被吸入和充滿固態工件間隙之間,液態釬料與工件金屬相互擴散溶解,冷疑后即形成釬焊接頭。
(二)釬料的毛細流動
(三)釬料與母材的相互作用
釬焊的應用
缺陷 | 特征 | 產生原因 | 處理措施 | 預防措施 | |||
釬焊未填滿 | 接頭間隙部分未填滿 | 1. 間隙過大或過小;
2. 裝配時銅管歪斜; 3. 焊件表面不清潔 4. 焊件加熱不夠; 5. 釬料加入不夠 |
對未填滿部分重焊
1. 裝配間隙要合適; 2. 裝配時銅管不能歪斜; 3. 焊前清理焊件; 4. 均勻加熱到足夠溫度; |
||||
釬縫成形不良 | 釬料只在一面填縫,未完成圓角,釬縫表面粗糙 | 1. 焊件加熱不均勻;
2. 保溫時間過長; 3. 焊件表面不清潔 |
補焊 | 1.均勻加熱焊件接頭區域;
2.釬焊保溫時間適當; 3.焊前焊件清理干凈; |
|||
氣孔 | 釬縫表面或內部有氣孔 | 1. 焊件清理不干凈;
2. 釬縫金屬過熱; 3. 焊件潮濕; |
清除釬縫后重焊 | 1. 焊前清理焊件;
2. 降低釬焊溫度; 3. 縮短保溫時間; 4. 焊前烘干焊件; |
|||
夾渣 | 釬縫中有雜質 | 1. 焊件清理不干凈;
2. 加熱不均勻; 3. 間隙不合適; 4. 釬料雜質量過高; |
清除釬縫后重焊 | 1. 焊前清理焊件;
2. 均勻加熱; 3. 合適的間隙; |
|||
表面侵蝕 | 釬縫表面有凹坑或燒缺 | 1. 釬料過多;
2. 釬縫保溫時間過長; |
機械磨平; | 1. 適當釬焊溫度;
2. 適當保溫時間 |
|||
焊堵 | 銅管或毛細管全部或部分堵塞; | 1. 釬料加入太多;
2. 保溫時間過長; 3. 套接長度太短; 4. 間隙過大; |
拆開清除堵塞物后重焊 | 1. 加入適當釬料;
2. 適當保溫時間; 3. 適當的套接長度; |
|||
氧化 | 焊件表面或內部被氧化成黑色 | 1. 使用氧化焰加熱;
2. 未用霧化助焊劑; 3. 內部未充氮保護或充氮不夠; |
打磨除去氧化物并烘干 | 1. 使用中性焰加熱;
2. 使用霧化助焊劑; 3. 內部充氮保護; |
|||
釬料 | 釬料流到不需釬料的焊件表面或滴落 | 1. 釬料加入太多;
2. 直接加熱釬料; 3. 加熱方法不正確; |
表面的釬料應打磨掉 | 1. 加入適量釬料;
2. 不可直接加熱釬料; 3. 正確加熱。 |
|||
泄漏 | 工件中出現泄漏現象 | 1. 加熱不均勻;
2. 焊縫過熱而使磷被蒸發; 3. 焊接火焰不正確。造成結碳或被氧化; 4. 氣孔或夾渣。 |
拆開清理后重焊或補焊 | 1. 均勻加熱,均勻加入釬料;
2. 選擇正確火焰加熱; 3. 焊前清理焊件; 4. 焊前烘干焊件。 |
|||
過燒 | 內、外表面氧化皮過多,并有脫落現象(不靠外力,自然脫落)所焊接頭形狀粗糙,不光滑發黑,嚴重的外套管有裂管現象 | 1.釬焊溫度過高(過高使用了氧化焰);
2.釬焊時間過長 3.已焊好的口又不斷加熱、填料 |
用高壓氮氣或干燥空氣對銅管內外吹 | 1. 控制好加熱時間;
2. 控制好加熱的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