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qqo0"></td>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一個大學老師的真實收入,這才是實情!

    碩博生活 mse_material 8975閱讀 掃描二維碼

    先介紹一下本人的情況32歲,華東二線城市一個211學校的大學老師,博士,教學科研型的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老婆也在學校,有2歲孩子一枚,有代步小車一輛,貸款商品房1套,每月還款2500元。所在學科全國排名前五,本人只是學校中最普通的教師一枚,絕對有代表性,所以本人的收入也絕對具有代表性。

    一個大學老師的真實收入,這才是實情!

    本人看到諸多網友關于大學教師的收入眾說紛紜,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好(80位高校教師工資大公開!你是多少呢?),所以就想在這里把最真實的一面反映出來,下面本人從大家關心的工作性質收入福利三大塊內容說來。

    一、工作性質和辛苦程度

    首先聲明,本人是十分熱愛教師這個工作的。

    1.可以每天都和年輕人在一起,永遠保持年輕心態,就算60歲還覺得自己永葆革命青春;

    2.學校環境較好,綠樹如茵,PM2.5要低很多,而且本人的學校緊靠風景區,環境很好;

    3.學校的鍛煉設施完備,可以花較少的錢或者不花錢去進行鍛煉,比如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等;

    4.每年有大概兩個月的假期,可以多陪陪家人,因為還有一個月,通常是加班狀態;

    5.可以經常到各地出差、游歷。

    像我這樣的人屬于教學科研型的,也就是既有教學任務也有科研任務本科生的課.

    首先我的任務是上課,每學期大概有1-2門本科生的課和1門研究生的課,每周平均上課的時間為6-8學時,也即45分鐘的課有6-8節,雖然上課的時間并不是很多,但是想要上好一門課,前期的準備工作可不少,尤其像我們這種學科發展很快的,每年都需要重新備課,有的時候還要臨時給一些在職的工程碩士上課,當然這是有額外補貼的,在收入中我還會提到。對我我們這種研究型大學來說上課是一門苦差事,因為上課給的錢少,很多人也不愿意上課,課上的好壞與否和個人未來的精神關心不是很密切,這是我覺得很悲哀的事情,我本人在這一點上還是問心無愧的,會好好的備課對待學生。

    其次是科研,每年要申請經費,在高校經費分兩塊,一種叫縱向經費,就是國家給的錢,是讓實實在在做一些基礎研究的,比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一些省里的基金和有教育部的,學校的層次越高,老師的職稱越高、知名度越大,經費自然就越多,像我這樣的小嘍羅,手上的經費約40萬左右,而很多教授、博導經費數量是我的10倍,約300-400萬,再有像院士級別的,通常經費至少是千萬級的。我的領導是一個很好的人,讓我自己管理經費,這樣在做一些實驗的時候,自己就自主權大的多,但是在高校的很多地方,一些領導或者項目組負責人都喜歡牢牢地的經費管在手里,這樣年輕人的自主權就要少很多,也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另外一種叫橫向經費,對于老師來說,大家更愿意獲得橫向的經費,主要是審計相對寬松,而且錢比較好支出,縱向經費審計較嚴格,當然也存在一些人通過虛開發票的形式去套取,但這都是那些比較牛的人才去干的,像我們這種只有幾十萬的經費就只想著把自己的實驗做做好,能夠多發些文章就好。

    再次是發表論文,通常晉升職稱的時候,文章對于年輕人來講是十分重要的,能有幾篇不錯的,影響因子較高的SCI論文是十分重要的,還有就是是否有項目,是否是國家級的,如國家基金,國家863計劃,973計劃等,這是兩個最主要的東西,如果這個者比較突出,一般評職稱時就不會有什么問題。我們所做的工作就是把國家給我們的錢用于這些基礎性研究,得到一些研究成果,在期刊上發表,獲得國際、國內同行的認可,以此為基礎,又可以申請到新的課題,實現良性循環。

    管理學生,我們的實驗室有博士、碩士大概20名左右,有自己的學生也有課題組負責人的學生,這些學生要負責他們的研究思路,有些人情緒不好還要及時疏導,總之就是讓大家擰成一股勁,微實驗室多出成果,這樣實驗室成果多多就可以有不斷地經費支持我們眼神我們的方向。

    實驗室管家,諸如儀器采購、實驗室藥品征訂、實驗室安全等工作都需要親自完成或安排學生完成,不能出差遲。

    下企業考察、解決問題,一些橫向項目需要到企業去調研,或到一線去解決,要找不上課的時間去出差,一些方案還需要回來以后安排學生解決完成,對整個項目督導。

    學習,主要是針對青年教師的,學校會搞一些英語培訓、科技文寫作的內容來讓人學習,也要一部分時間。

    本人還兼任系里的支部書記,所以,平常還得有些黨員活動,以及收黨費的活動,小耽誤一些時間。

    掛職鍛煉,就是到基層鄉鎮去掛職,一般給掛個副科級,如副鎮長或副書記什么的,如果是在學校就是副院長什么的一般給掛副處級,如副縣長什么的,有時候掛職也不需要你全職呆在那里,還有一定的生活補貼,通常掛職的時間不會太長,1-2年左右。

    領導交待的事,項目組里有事也會有很多應酬,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不應酬,很多事情辦不好,也辦不了,有的時候一些其他高校的同行也來交流來考察。負責人又是一個豪爽之人,所以經常還得喝點小酒,本人酒量也還可以,8兩以上,但本人也不愿意多喝,因為還想著晚上能有時間整理一下思路,多寫點論文呢,尤其有時候討厭中午喝了酒,一下午時間就泡湯了,有時候覺得喝了酒讓學生看到挺不好的,為人師表,還是要注意些。

    另外還有一些,就是比較機動的,比如學院臨時有事啊什么的,大學老師一般比較松散,上完課后就到自己辦公室活動了,我們辦公室里兩個老師,關系也較為融洽。

    說了這么多,大家就知道一個大學老師遠不像一些帖子中說的每周就8節課,一年就一篇論文了事那么簡單了,而且高校這種地方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每天的生活也很緊張,有事兒周末也沒有自己的時間,是一個工作和生活區分度不高的工作。

    上面的只是工作,作為一個孩子、父親、丈夫,還需要充當家庭的角色,所以有時候也感嘆時間不夠用啊。

    二、勞動收入

    上面說了這么多,大家肯定覺得收入應該很多吧,其實相比自己的勞動,收入不算多,我的收入主要由下面幾塊:

    A .國家和學校給的錢,也就是到手的工資,像我是副教授,扣除到公積金、住房補貼和所得稅等,有7000塊左右,到了年底學校還有1W多的崗位津貼績效以及學院的5000塊獎金,這些一年有10W;B.課題組領導給的錢,去外面接的項目,回來以后有績效分成,領導比較厚到,一般每年有3萬左右;C.講課和作報告的錢,這個有多有少,有時候講一次給1000,有時候就幾百,而且行情也不同,每年大概5000左右;D.學校的公積金和住房補貼包含自己交的1年有2.2W左右,老婆的每年有1.8萬左右,共4萬,因為買了房,可以每年提出來用于還貸,基本上除支出還款外還有盈余;E.一些不太確定的收入,每年大概1W左右;F.掛職的收入,如去年掛職,每月有4000的補貼,一年一共4.8W,但這種收入也就1年。

    三、一些福利

    1,經濟上的:每個比較大的節日都會有一些小東西發放,如油、鴨蛋、木耳、大米等,兒童節也有給孩子的禮物,生日會給一張100元的超市卡,遇到國慶中秋會給大幾百元的超市卡,但這些加起來也不會有多少錢,一年一共1500左右;

    2,去參加學術會議,會議結束后可以稍帶玩一下,也去了國內、國外不少城市,但國外還沒有去,想著等公派出國時候再去;

    3,去外面做項目和企業考察,給送的一些實物的東西,如蠶絲被、螃蟹、茶葉、土特產和其他一些新鮮玩意,這些每年有6000-8000左右;

    4,經常有企業的人請吃飯或去考察,可以嘗嘗當地的土菜和土特產;

    5,不用交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等,屬于公費醫療,在校醫院拿藥,需付藥費的10%即可,養老保險單位交,按目前標準,教授退休金在8000/月左右。

    把所有的算上,本人的凈收入大概16-17W左右,算上老婆每年大概6W的收入,全年收入大概22W,不能和那些動不動100多萬的大神相比,就過過老百姓自己的日子,作為一個教師真正享受的是學生對自己正面的評價,畢業的時候會說一句,XXX真是一個不錯的老師,上課幽默,對學生也好;指導過的學生會在節日里給自己送上問候,多年不會相忘;同行提起來,會知道有這么一個人在做什么樣的研究;到過的企業說這個專家真沒有白請,還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

    【相關新聞】

    教育部公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共有2852所高等學校,普通高等學校專任教師有157.26萬人。

    據中國新聞社記者闞楓報道,近期麥可思研究院發布了以“大學教師薪酬福利”為主題的調查報告,報告分析所用數據的調查時間從2016年8月17日開始,到2016年8月29日結束,調查收回大學教師的有效答卷共4016份,其中本科2821份,高職高專1195份。

    這份調查的結果顯示,大學教師平均月收入為5478元,高于2015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收入(5169元)6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城鎮私營單位(3299元)就業人員66個百分點。細分來看,本科教師月收入為5709元,高職高專教師為5001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學教師這一職業在月收入方面體現出性別差異。在被調查的大學教師中,男性教師的平均月收入為5717元,高于女性教師(5240元)9個百分點。

    當然,教師職稱和職位的不同對于月收入影響較大,不同職稱教師之間的月收入差距明顯。

    調查顯示,教授(本科:7947元,高職高專:7305元)和副教授(本科:6262元,高職高專:5805元)月收入較高,講師(本科:5011元,高職高專:4646元)和助教(本科:4130元,高職高專:3786元)的月收入則低于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5169元)。

    通過對被調查教師的深入分析發現,在對月收入不滿意的教師群體中,教師職業“收入整體偏低”(71%)是教師對月收入不滿意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造成教師對月收入不滿意的原因還包括“收入增長與物價上漲幅度不匹配”(67%)和“績效分配不公,多勞不能多得”(55%)。

    調查還顯示,50.1%的本科教師和52.7%的高職高專教師曾有為增加個人收入而兼職的經歷。對不同職稱/職位的大學教師深入研究發現,講師(本科:58%,高職高專:60%)和助教(本科:64%,高職高專:52%)為增加個人收入而兼職的比例更高。

    這份調查還顯示,青年大學教師(35歲及35歲以下的教師)平均月收入為4711元,低于教師總體平均月收入(5478元)16個百分點。

    報告分析,青年教師的職稱大多數是講師或助教,職稱相對較低和工作經驗不足等因素造成該群體收入偏低的現狀。50.2%的本科青年教師和56.8%的高職高專青年教師有為增加個人收入而兼職的經歷。

    喜歡 (6)分享 (0)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