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qqo0"></td>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又一所科技大學來了!投入100億,對標國際一流大學

    前沿資訊 mse_material 4488閱讀 掃描二維碼

    來源:南方日報

    12月19日上午,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公室揭牌儀式在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舉行。中山市委副書記、市長危偉漢,副市長徐小莉以及社會各界代表共同為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公室揭牌。

    根據規劃,中山科技大學建校總投入約100億元,分三期建設,2021年底前完成第一期建設并啟用。主校區擬選址翠亨新區,將打造成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缺乏高水平大學支撐,一直是中山在創新集聚與吸引人才方面的短板。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積極籌備省市共建中山科技大學,堅持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大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

    以籌建中山科技大學為支點,中山通過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吸引全球產業、資本、技術、人才等高端創新要素集聚,邁向高質量發展。一幅新的藍圖正在打開。

    規劃在校生1萬人研究生占六成

    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的揭牌成立,標志著這所大學的建設工作正式啟動。中山科技大學將如何建設?

    根據規劃,中山科技大學將爭取成為由中山市政府舉辦、省市共建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建校總投入約100億元,分三期建設:2021年底前完成第一期建設并啟用;2023年底前完成第二期建設;2025年底前完成第三期建設。

    其中,主校區擬選址翠亨新區,用地面積約3000畝,所選地塊位于中山市東部臨海區域,是南沙、前海、橫琴三個國家級新區和廣深港澳四大城市兩個“同心圓”的圓心位置,也是深中通道的橋頭堡。

    學校將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6:4,最終辦學規模是10000名左右的在校學生,將把中山科技大學打造成為以理工類學科為主、兼顧文商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在辦學理念和學科設置方面,中山科技大學將按照“依托產業 引領產業”的原則設置學科。依托中山的健康醫藥、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新能源等產業基礎,瞄準醫學、新一代信息技術、能源與動力學、光學工程、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學科的前沿,將中山科技大學的學科(專業)部署在上述學科中可能在近期獲得突破的領域。

    “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接下來將設立六個工作組,全面推進大學的建設。”中山市教育和體育局局長李嘉穎透露,籌建辦成立后主要負責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是大學的籌建和申報;第二是負責學校的整體規劃、學科設置等,并跟進學校的硬件設施和配套設施建設。第三是招聘校長和教師隊伍。

    李嘉穎表示,根據教育部規定,成立大學需要達到相關指標,籌建辦將加快進度,努力推動各方面工作,達到申辦與成立大學的指標。中山科技大學將嘗試在體制機制上進行創新,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一個新樣本。中山科技大學將會參考借鑒西湖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并根據中山自有特色和特點,選擇辦學模式。

    企業期待大學建設引來高端人才

    在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揭牌儀式上,中山邁雷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雷特”)創始人、總經理林守金受邀上臺發言。

    林守金在發言中表示,縱觀全球,地方高等教育是區域經濟騰飛的“動力源”和“能量場”。“無論是在巴黎誕生的巴黎大學,還是因劍橋大學而繁衍出的劍橋城,都充分體現大學因城市而起、城市因大學而興的共榮共生發展趨勢。”

    他認為,目前中山的高等教育發展規模小、體系不完整、與城市戰略發展契合度低,對地區發展帶動力有限。此外,中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西岸,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除了在交通設施方面要實現“硬聯通”,也亟須在城市知名度、創新性和競爭力等方面力爭“軟聯通”,亟須高水平大學建設作為軟實力的支撐。

    林守金的思考與期待來源于其企業的切身感受。經過三年發展,包括林守金在內,邁雷特的高層次人才團隊已從不足10人擴展至近40人,其中博士近10人。但引才之路并不順暢,在廣深和周邊產業高地的虹吸效應影響下,邁雷特引才更多的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與市外高等院校建立產學研和人才培養合作關系,林守金也不斷利用自身在學術和產業領域的資源招引志同道合之士。然而,人才“留不住”的問題仍時有發生,今年邁雷特就有一名在公司工作多年的博士因個人原因離職,到廣州謀求發展。

    隨著中山成立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公室,加快推進大學建設工作,林守金開始思考調整邁雷特的引才計劃,他對由中山科技大學引發的高端人才集聚和產學研合作本土化趨勢充滿期待。他認為,中山科技大學有望增強中山的人才“磁力”,中山本土企業可從中獲得更多人才和科研支撐。

    建設高水平大學背后的“軟環境”

    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培養與吸引人才與創新要素,一直以來受到中山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期待。建設中山科技大學被外界認為是中山破解人才與創新瓶頸問題的關鍵步驟。

    高水平大學的高層次人才聚集效應較為明顯,在對岸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的成為高端人才的“磁石”。

    據南方科技大學年初發布,截至2018年底,南方科技大學已共簽約引進教師600余人,其中教學科研系列教師300余人,包括院士26人(全職院士11人),國際會士32人,“國家特聘專家”(含青年項目)入選者151人,教育部特聘教授20人,杰青22人,優青7人。教學科研系列教師接近100%擁有海外工作經驗,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工作或學習的經歷。

    搶抓歷史性機遇,中山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設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中山科技大學的決策。今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世界眼光和國際標準,大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積極籌建中山科技大學”的內容被寫進報告。以中山科技大學的建設為支點,中山著力吸引全球產業、資本、技術、人才等高端創新要素集聚。

    根據規劃,籌備成立的中山科技大學,將放眼世界發展,服務國家建設,把握未來大勢,扎根城市發展,實現大學向一流、產業向高端、城市向未來的融合發展格局。

    具體而言,中山科技大學將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聚焦大灣區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技術領域,抓住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深化辦學體制機制創新,建設與時俱進的、勇于自我變革的新型大學,成為國家高等教育的創新試驗田,成為灣區創新生態體系的重要基點。

    據透露,中山科技大學將對標國際一流大學,中山將從建設標準、空間布局、治理體系等方面做好統籌謀劃。全市各相關部門也將做好服務保障,及時配合解決籌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強大合力扎實推進籌建工作。

    雖然高水平大學聚集人才的作用突出,但有專家指出,高水平大學自身也需要人才的支撐,如何吸引高層次人才到中山任教和開展科研,這是中山科技大學建設的一個核心問題。

    相關人士指出,大學籌建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除了硬件,中山還應關注與之匹配的“軟環境”,在產業和城市環境、人才政策、人才服務等領域持續創新,真正形成創新發展的土壤,提升地區人才吸引力,這是建設高水平大學的題中之義。

    數讀

    中山科技大學的“數”與“量”

    資金:

    建校總投入約100億元

    時間:

    2021年底前完成第一期建設并啟用

    2023年底前完成第二期建設

    2025年底前完成第三期建設。

    選址:

    主校區擬選址翠亨新區

    用地面積約3000畝

    規模:

    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6:4

    最終辦學規模是10000名左右在校學生

    中山的大學時間軸

    1984年:中山籌建“中山市孫文大學”。

    1985年:當年12月,中山大學與中山市簽訂了長期友好合作協議書,雙方一致同意將擬辦的孫文大學辦成中山大學的分校。

    1986年:時值孫中山誕辰120周年之際,中山市攜手中山大學創辦了中山第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府——中山大學孫文學院。該年10月,國家教育委員會批準成立“中山大學孫文學院”。孫文學院受中山大學和中山市雙重領導,教學業務歸中山大學領導,日常行政工作由中山市領導。當年只設立英語系、工商管理系和中文系三個專科專業,招收中山本地專科層次的學生。

    1990年:文學院至1990年累計招生743人、畢業300人。同時還開展成人職業教育和技術咨詢服務,舉辦英語專修夜大學,為中山市200多名工程師、農藝師補習英語,還為中山洗衣機廠等單位培養了一批計算機人才。

    1995年:孫文學院與中山大學脫鉤成為獨立建制的地方學院,更名為“中山學院”,實行省市共管、以市管為主的管理體制,實施文理滲透,培養動手能力較強的復合型人才。

    2002年:2002年5月,電子科技大學與中山市人民政府協議共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同年10月獲得教育部批準,實行新的管理模式、運行機制及相對獨立的管理,成為中山市第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

    2019年:2019年1月,中共中山市委十四屆五次全會提出創建中山科技大學。2019年2月,在中山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積極籌建中山科技大學”的內容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也吹響了中山科技大學建設的號角。

    12月19日,中山科技大學籌建辦揭牌成立。

    喜歡 (1)分享 (0)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