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qqo0"></td>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話題 | 中國863計劃是失敗的?

    學術交流 mse_material 9229閱讀 掃描二維碼

    材料科學與工程公眾號曾推送過一篇文章《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中國863計劃是失敗的》。近期大量材友發表觀點,為此我們整理出材友們的留言,供大家參考思索。

    李凱院士觀點

    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認為科研是將金錢轉換為知識的過程,而創新則是將知識轉換為金錢的過程。很多團隊轉向做“反向工程”或“山寨”產品,卻沒有創造核心知識產權。對政府而言,應該投資在科研上,而不應當扮演風投的角色。

    近年來國家每年投入的經費達到20億美元,但是在高科技創新方面,尤其是在計算機領域,卻找不到一個通過承擔863項目產生核心知識產權并且占領國際市場的成功商業案例。

    “如果從培養人的角度來說,863計劃是培養出了一批人才,但是,如果從科研創新的角度而言,我認為它是失敗的。”李凱說。他的評價基于三個標準:第一,是否產生顛覆性技術;第二,是否在某個領域的國際市場上占據領頭羊地位;第三,是否通過核心知識產權創造出很高的毛利。有人認為李凱定的標準太高,但李凱不同意:“這是世界工業界公認的標準,不是我的標準。”

    材友觀點

    馬小閑?

    有一句話可以送給抨擊李院士的人:夏蟲不可語冰。人家學有所成業有所專,對國內的現狀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就這一點就非常難能可貴。另外,首先他出國和863沒多大關系,其次他要是回國了能不能干到院士能不能獲得商業上巨大的成功還兩說

    不能一概而論吧!863的初衷是擺脫國外的技術封鎖為國家創造價值,減少對歐美技術的依賴性,我個人對李院士觀點保留意見。不得不承認國內的科研風氣有些差,但美國也不見得什么都好!

    hy

    近年來國家每年投入的經費達到20億美元,但是在高科技創新方面,尤其是在計算機領域,卻找不到一個通過承擔863項目產生核心知識產權并且占領國際市場的成功商業案例。那是他的胃口太大了,占領國際市場,他知道那個市場有多大意味著什么嗎?

    李光

    我不知道為什么回復的評論里有抨擊李院士的,是真的因為李院士是美國人,所以帶著某種目的來評論中國科研之現狀?一個成功的民族,一定是包容善于正視自己缺點也愿意進步的民族,而不是面對別人的評論動不動發怒,這是自卑的表現。我覺得李院士說得非常精辟,也沒有全盤否定中國的現行科研投資策略,同樣肯定了它的貢獻,他談論的是經費效率的問題。現行的效率非常低是毋庸置疑的。其實高層也很清楚現在的狀況有多糟糕,否則那些上層也不會向李院士請教了?其中,有一條非常在理,科研與創新的真的有差異,應該有區分的看待。大學老師最好不能腳踏兩條船,因為基本駕馭不了,如果真要創新,把紙變成錢,就應該no paid leave,其實去年國家也頒布了這樣的政策,但又有多少人敢吃這種螃蟹,很少。打多人是沒有真才實學的,離不開這種安樂窩,說白了一走就死

    馬里奧

    作為美國工程院院士,這么著急中國的科研發展,果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吶,乖乖操心自己的國家吧,中國忙著呢,沒心思搭理你!

    蔚藍色的故鄉

    這貨盡裝逼,站著說話不腰痛,西方國家在高技術方面封鎖中國多年了,要是真的愛國就像施一公一樣回國做點成績。為美國人服務,說中國的不好!

    子鮮

    說得有道理,政策執行者是不會承認失敗的.我國的科研投入增長不算小,但成果的市場化效應極差,由于沒有帶市場機制的競爭淘汰,大量的經費被一些所謂的專家們套取、中飽私囊,只有增長,沒有負責.

     

    劉亞峰

    窗欞紙破了!好!

    京皖

    作為大家,提問題是理所當然的,如能給出解決問題的意見那是最為可貴的!話題引發爭議是好事。

    大榕樹

    群里有用繁體字說國人聽不得勸告,臺灣聽得勸告30年工資沒漲過!個人認為,863起碼是肯定的,成功的!我國綜合國力,創新能力已大幅度提升,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非中國籍教授批評。

    物理天平

    能看這類文章的人應該是有知識有思想的沒想到竟還有人謾罵你要么回來和我們一起墮落要不就別說話 這是什么邏輯?

    有晉

    太長設看完,在確實落后于人的情況下,努力做一個好”學生“是正確的選擇,期待學生超越老師!

    cc阿哲

    這些人,這些被西方認可的中國人!幫美國人洗中國人的腦子!

    李院士講得很好。確實很多專家拿了很多錢卻什么都沒有做出來,尤其是重大科研項目,動則幾千萬,上億,上百億。沒有標志性成果確實不應該

    lily

    這麼多人如此地聽不得忠告,自卑之心何等深重!或許解決民眾普遍的心理問題,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靳光陽

    很心寒,各地餓的863軟件園,都被一些空殼公司占著,所謂的創業園,也都是在搞路演、風投,卷包會

    謝致遠

    作為一個旅居國外的華僑或外籍華人,尤其是在某些領域比較優秀的人士,你們對母國的指責很難讓人接受,就象兒女責難自己的父母一樣,你可以保持緘默,或者主動給矛幫助,于己于人,這是最好的方式,一味的譴責只能說明你做人有問題。

    哈啾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陳新耀

    不用太過分擔憂863等創新不足,其實十年前國家就在開始嚴格驗收國家科技項目。國內企業的一些基礎技術比如芯片、操作系統還對國外有依賴性,但國內已經早就在考慮要替換了,所謂創新不足的說法,基本是沒有考慮中國以前的實際情況。今后中國的國家科技項目,很多都會是世界絕對領先的,比如現在的量子通信、討論中的巨型對撞機等,到時候可能歐美會反過來覺得中國領先太快,比如高鐵,現在是純中國標準發展最快,還有手機,國內技術更新大大快于國外,有些新發展(比如手機雙攝像頭),現在已經是國外學中國(比如蘋果iPhone 7)。

    陳新耀

    這個院士的說法很片面,863一類,原本就是追趕,追趕得超不多了,自然就是超越。比如華為,在05年以前,基本沒有自己的技術,都是模仿別人,當時華為申請的專利都很少。但現在華為等中國公司正在大轉變,已經明顯超越歐美日韓的公司,必須自己探索,所以現在搞完全創新的技術研發是對的,二十年前搞領先世界的技術,配套的普通級別的技術都沒有,能有什么用?

    孔令新

    說了真話,但很多人不愿聽。

    快叫我岳父大人

    有兩點想說,第一,并不一定要直接在某些技術領域創新出顛覆性的概念,而是在經濟模式中做出創新,某些技術作為工具去輔助配合。第二,文中提及,2011年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份額中,82%由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生產。我認為這個數據很正常,在世界越來越一體化的今天,全世界范圍都遍地是合資企業,這完全是可取的,并不能用來否定本國科技的創新及生產水平。

    唐大大

    各行各業都這樣,政府官員多數是真的狗屁不通,科技人員甚至專家多數也是毫無廉恥,彼此狼狽為奸!

    杜建超

    我能說國內很多項目、工程就是分納稅人的錢的游戲嗎?記得有個國家項目說要資助100名最有希望沖擊諾貝爾獎的專家,不知道現在這個項目怎么樣了呢?

    zoe

    說的好,給錢不是鼓勵科研,而是滋生腐敗。

    沙河

    其實作為李院士是沒資格評論中國的,中國人在那個年代省吃儉用培養了他,他做了什么?再說兩國制度不同,他拿西方的眼光看中國當然不合時宜。

    孫芳利

    中國現在全搞’863’了,一個項目十幾億,有多少項目真正需要那么多?不就是包裝組合。題目花樣越來越多,創新在哪里,錢投下去產出在哪里?年輕人和非名牌大學即使在某方面再好也很難分到一瓢湯。不理解國家現在的科研投入體制。

     

    本期話題

    你對863計劃有什么看法?

    歡迎留言討論。

     

    更多往期話題:

    話題 | 材料專業是個坑,成材率不高?

    話題 | 中國制造成就還是延誤了中國創造?

    話題 | 那些年老師說過的經典語句

    話題 | 大學老師能不能開公司?

    喜歡 (2)分享 (0)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