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電工所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根100米量級鐵基超導長線。這是鐵基超導材料從實驗室研究走向產業化進程的關鍵一步,標志著我國在鐵基超導材料技術領域的研發走在了世界最前沿。目前,美、日、歐等國家的鐵基超導線制備還處于米級水平。
鐵基超導材料在工業、醫學、國防等諸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被認為是最具發展前景的新型高溫超導體之一。目前高溫超導材料正從研究階段向應用發展階段轉變。數據顯示,去年全球超導技術市場規模達到18億美元,預計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增至58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速將達12.8%。其中,商業、醫療保健和電力等工業領域的需求提升是促進市場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鐵基超導材料是繼銅基超導材料之后發現的一類新的高溫超導材料,這是高溫超導研究領域的一個“重大進展”。據了解,鐵基超導體由于其上臨界磁場最大可超過100特斯拉,并且在高磁場下仍能保持超導無損傳輸和高載流密度的特性,使其迅速成為國際超導領域爭相競逐的研究熱點。
115米鐵基超導長線的傳輸性能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即為“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的研究”。該項研究成果首次突破麥克米蘭極限溫度,確定鐵基超導體為新一類高溫超導體,為未來潛在的應用提供了新的材料體系。
另外,去年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要求加快研發新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和裝備,突破產業化制備瓶頸。做好超導材料、納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戰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礎材料升級換代。突破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高溫超導材料等關鍵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應用技術,形成產業化能力。
從產品類型來看,超導分為低溫超導和高溫超導。其中,低溫超導應用范圍最廣泛。隨著技術的不斷改進,高溫超導需求將不斷增加。從應用領域來看,磁共振成像將成為應用需求最多的一個領域。另外,電子電氣將成為超導技術需求增速最快的領域。
相關閱讀:
綜合上海證券報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