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qqo0"></td>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天生我材:我與材料那些事兒

    天生我材 mse_material 7959閱讀 掃描二維碼

    注:本文為“天生我材”活動部分獲獎者訪談。活動詳情請點擊http://www.hxtaigj.com/archives/311


    1、羅卓

    我叫羅卓,畢業于燕山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喜歡籃球,羽毛球,英雄聯盟。我的本科是機械設計專業,當初選擇材料加工工程,主要是對導師的方向,激光3D成型非常感興趣,我熱愛材料學專業,迫于壓力沒有選擇讀博,材料學科是揭示物質本質的一門學科,有很廣的發展前景。個人一些感想,對于實驗,一定要腳踏實地,自己多想,并且一定要廣泛的接受吸取導師,師兄的意見。我的一個實驗重復了十多次,最后才出現一點現象,讓我深刻認識到做學術一定要耐得住,堅持才會勝利。我喜歡這個微信平臺,讓我能開闊視野,同時很多總結的東西,也值得一看,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建議平臺還是要稍微多點專業術語解釋之類的文章,工作后,這些東西很重要。

    640.webp (3)


    2、俞瑞華

    我叫俞瑞華,來自北京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目前本科在讀。 聽聞獲獎,無比激動,感謝全體編輯對我的認同。平時喜歡運動和寫作,性格比較開朗,是一個陽光大男孩。當初選擇這個專業是覺得材料比較高大上,世界上所有的可以被利用的物質都是我的研究對象。現在通過幾年的學習和研究,逐漸認識到材料科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材料的發展關系到許多領域技術的突破,大到航空航天,小到軟件芯片。只有解決了材料中的問題,才能使其他領域的技術有很大的提升,作為材料人有很大的責任和義務。與大家分享的感悟就是在科研中首先要有目的性,你要在研究前找到自己所要研究的關鍵問題所在,有了目的性,才能對癥下藥;其次就是要真實性,不能為了得到想要的結果,隨意篡改實驗數據,要保持科研的嚴謹性。祝賀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平臺開通一周年,作為材料專業權威的微信公眾平臺,在這一年的時間里,竭盡全力為我們推送材料相關的新聞和基礎知識,我覺得特別受用。希望平臺做得越來越好,為材料人提供一個更好的交流平臺。

    360截圖20150920005407398


    3、羅林

    我叫羅林,在佛吉亞(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汽車座椅事業部,擔任材料工程師,主要負責,金屬材料國產化,材料熱處理,材料檢測,失效分析,ELV,新材料應用等相關工作。當初,聽老師說,材料,信息,能源等方向比較重要。加上我家里也算是鐵匠世家,所以選擇了材料。當時對材料領域本身,并不了解,更多的只是好奇而已。目前,對材料領域認識更深刻些,覺得材料技術對一個行業,一個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曾經,我們有這樣一個案例,某個零件熱處理后,性能非常不穩定,后面我們分析發現熱處理工藝有問題。根本原因,是零件廠家是拼爐生產,即和別的材料一起熱處理,而不是專爐生產。說明廠家對材料及熱處理工藝認識不足。非常喜歡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平臺!!!建議以后如果可能的話,能定期舉辦一些專業的交流會。
    640.webp (4)


    4、戴建偉

    我叫戴建偉,目前是一名大三學生,所學的專業是材料科學與工程。首先很感謝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平臺舉辦的這次活動,對于此次的獲獎我也感到非常開心!平時的愛好主要就是看書和聽音樂。其實當初選擇這個專業主要覺得這個專業聽起來挺高大上的,但是慢慢地覺得學習的知識和預想的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再后來,我開始和老師做大學生科技創新,在這個過程中,漸漸地對這個專業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漸漸地對這個專業感興趣了!談談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平臺的一些看法吧,其實自己已經默默關注這個公眾號很久了,平臺上推送的材料專業基礎的知識加深了自己平時學習的理論知識了解,先進的材料加工技術和新材料的研發開闊了我們的眼界……當然,平臺上也一直有很多精彩活動,從金相大賽到期刊的發送再到這次活動,我覺得平臺現在越辦越好了,祝愿平臺在今后還一直保證這樣的發展,有著更加美好的未來!

    640.webp (5)


    5、李凱

    我叫李凱,喜歡閱讀、長跑、超級愛羽毛球。個人照片比較少,這張是在學校附近做兼職保安的照片,哈哈。上大學前壓根一提到材料這嘎達,就光想著鋼鐵、水泥、塑料丫的,至于大學為啥選材料專業——這就是個坑(緣分吶)啊,調劑的!!說實話,大學的時候對自己學的材料專業真的挺迷茫的,不知道學了以后能干啥,連專業的授課老師都經常打趣說“你們這群小家伙,以后都是刷油漆的主力軍”,很無語啊,這不打擊人嘛,頓時泄氣,不過好在畢業設計跟了一位非常負責任的導師,人生從此逆轉啊,從畢設到實習,再到工作,對材料專業越來越有興趣,慢慢的也開始對材料專業有了更深的了解,每當看到無人機、智能機器人、新奇電子產品(例如喬布斯的iphone)方面的新聞時,身邊的人討論的都是哪家公司有多少市值,哪個創業者多有個人魅力,哪個天才的設計多有創意,但自己總是不自覺地就會去思考各種想法創意是通過何種材料實現的,然后就趕緊去搜集資料,一次次被各種神奇的材料所吸引,并為之深深著迷。雖然現在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但是對材料方面理論的學習與研究越來越欲罷不能,盡管環境有所限制,但我相信天道酬勤,量變產生質變,只要我愿意去鉆研,總有一天能有所收獲,正所謂,因為喜歡,其樂無窮。

    接觸材料這門學科已經有四年了,多多少少有點自己的體會,選擇了材料,幾乎就等于選擇了枯燥與孤獨,想要整整做好材料,需要持續的熱情和恒久的耐力。化學、物理等基礎知識一定要掌握牢固,更要注重不斷地積累與總結。另外材料這行絕對不能閉門造車,要多參與學術交流,并廣泛收集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在日新月異的科技潮流中讓你的研究發揮最大的價值,而不至于在不斷地更新中成為雞肋。接觸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平臺是在畢業實習期間,當時在工作中遇到一些專業問題,每天都要通過各種渠道查閱信息,尋求解決方案,在尋找材料方面的公公眾號時,就關注了材料科學與工程這個平臺,雖然沒能幫我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但卻一下子打開了我的視野,正是通過不斷地瀏覽甚至是數遍的閱讀這個平臺上的一些文章和新聞讓我發現材料原來是如此的神奇,更是深深地體會到現階段材料的發展正呈現出爆炸式的態勢,不斷產生的各種新型材料正在迅速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所以說,我是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平臺的忠實粉絲!


    6、張棟棟

    我叫張棟棟,甘肅省天水市人,哈爾濱工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興趣愛好:書法、古漢字、三維設計(CATIA)、爬山、輪滑、看MMA等。圖右一為筆者,左一為火馬教官。圖為參加吉林省大學生就業拓展培訓照。當初高考完,填報志愿時,在一個學習機械設計的同學的推薦下,報考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當時聽同學說,這個專業就業比較好,自己也在網上查閱了該專業的一些資料,覺得符合自己心中所想,毅然報考了此專業。上大學之后,由于系里專業設置上偏金屬材料這塊,材料成型工藝學的比較淺,重點學習金屬材料,因此便與金屬材料結下了不解之緣。網上有人說,本科是素質教育,研究生才是專業教育。所以對于一個剛剛本科畢業的學生來說,談論對本專業的認識,可能說的不是那么地道、專業。

    640.webp (6)

    以下是本人對材料專業的一些愚見,不妥之處,忘見諒!材料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并服務于其他學科,如機械、電子、能源、化工、船舶、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都離不開材料,所以材料科技在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發達國家已將發展新材料列為國家發展戰略,視材料技術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傳統的材料已經無法滿足快速發展時代的要求,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和復合材料成為當今世界材料發展的主要趨勢。相比發達國家,我國的材料技術還是比較落后的,一些高端的材料檢測設備、某些核心部件等都需要從國外進口,要趕上國外先進的材料技術,需要千千萬萬材料人的共同努力以及國家的超前布局和大力投入。由于材料學科本身的特點,背記一些名詞概念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能使這種形式約束材料學科的學習方法,不能一提到材料學科的學習就想到死記硬背。為了考研,曾經也研讀過《材料科學基礎》,當時的初衷是為了考試,書中的名詞術語以及一些典型問題的答案都爛記于心。這種強記使得在考研專業課上順風順水。但是到做畢業論文時,金相圖上的織構、孿晶以及一些金屬中常見相竟然看不出來,什么繞過機制,切過機制都聯系不到理論知識。理論都學過、背過,但遇上實際的問題卻想不到。所以,對于正在學習材料的同學,學會理論聯系實際,遇到實際問題一定要聯系到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對于我們學習專業課還是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因此,對于以后想從事本專業的同學來說,在大學期間,有機會或有條件能夠進入實驗室跟老師學習還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經歷。從學生的角度來看,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平臺對專業課的學習是非常有益的。既有我們學生需要的基礎知識總結,也有一些最新的前沿科技……總之,感覺MSE微信平臺就是我們學生的良師益友。


    來源:cailiaokexue.com

    喜歡 (2)分享 (0)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