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海外人才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壯大本國人才隊伍的通行做法,也是在較短時間內提升本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一條捷徑。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國留學人數不斷增多。以留學人才為主體的海外人才是我國高層次人才隊伍的重要來源,留學回國人員在國家建設的不同時期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中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為各方面優秀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和廣闊舞臺,大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尋求大發展也將成為新的趨勢。中國政府從2008年起,提出要統籌資源、完善政策、健全機制,組織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和多個人才計劃,大力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或來華創新創業。
1、中組部“千人計劃?”
“千人計劃”是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簡稱。“千人計劃”主要是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目標需求,在國家重點創新項目、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中央企業和金融機構、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主的各類園區等,有重點、分層次地引進、支持一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回國(來華)創新創業。
千人計劃由八個子項目組成: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創新人才短期項目、創業人才項目、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青年項目、外專項目、文化藝術人才項目、新疆西藏項目。項目詳細信息請登錄:
支持政策:為入選專家授予國家特聘專家稱號,提供和國外基本相當的工作條件,給予相應薪酬待遇,并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戶、醫療、保險、住房、稅收、配偶安置、薪酬、子女入學等9個方面予以支持。
中央財政給予入選專家每人50萬或100萬一次性生活補助,給予青年項目每人100萬-300萬、外專項目每人300萬-500萬科研經費。
2、中組部、人社部“萬人計劃?”
2012年,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又稱“萬人計劃”)正式啟動實施,是“千人計劃”并行的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總體目標是用10年時間,遴選支持1萬名左右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萬人計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杰出人才:計劃支持100名,每年遴選一批,具體標準為:研究方向處于世界科技前沿領域,基礎學科、基礎研究有重大發現,具有成長為世界級科學家的潛力,重視遴選中青年杰出人才。第二層次領軍人才:為國家科技和產業發展急需緊缺的領軍人才,計劃支持8000名,每年遴選一批,主要包括: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教學名師,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第三層次青年拔尖人才:計劃支持2000名,每年遴選一批,35周歲以下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青年拔尖人才。
3、中科院“百人計劃”
“百人計劃”是199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的一項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朱日祥、曹健林、盧柯等14人成為1994年首批支持對象。該項目原計劃在20世紀的最后幾年中,以每人200萬元的資助力度從國外吸引并培養百余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二十多年來,“百人計劃”為中國科學凝聚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從海外引進的杰出青年人才上千位。
4、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主要宗旨在于通過特聘教授崗位制度的實施,延攬大批海內外中青年學界精英參與我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并在若干年內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術帶頭人,以大大提高我國高校的學術地位和競爭實力。
“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實施特聘教授、青年學者和講座教授項目,每年支持高校聘任150名特聘教授、申請時申請人年齡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類不超過45周歲,人文社科類不超過55周歲,特聘教授聘期為5年。每年支持高校遴選200名左右青年學者,申請時申請人年齡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類不超過38周歲,人文社科類不超過45周歲,聘期3年。每年支持高校遴選50名講座教授;在海外教學科研一線工作,一般應擔任高水平大學教授職位或其他相應職位;學術造詣高深,取得國際公認的重大成就,每年在國內受聘高校工作2個月以上,講座教授聘期為3年。
5、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
為進一步發揮高等學校創新平臺的投資效益,凝聚并穩定支持一批優秀的創新群體,形成優秀人才的團隊效應和當量效應,提升高等學校科技隊伍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推動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教育部有計劃地在高等學校支持一批優秀創新團隊。
創新團隊一般應以國家實驗室或近五年內經過國家評估且結果為優良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及業績優秀的國家或教育部工程化基地和國家重點學科為依托,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創新團隊帶頭人一般應為在本校科研教學第一線全職工作的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人計劃”入選者、國家重大項目主持人或首席科學家等中青年專家。
6、教育部“教學名師”?
申報教學名師的普通本科院校人選應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近6學年主講課程的平均課堂教學工作量不少于96學時/學年,其中每學年必須為本科生主講一門課程。應長期從事一線教學工作,培養優秀青少年有突出貢獻,對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有重要創新,為人師表、師德高尚,在教育領域和全社會享有較高聲望。現任校級領導不能申報。
7、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從2012年起,用10年左右時間,有計劃、有重點的選拔培養4000名左右“工程”國家級人選,重點選拔培養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能引領和支撐國家重大科技、關鍵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高層次中青年領軍人才。
對“工程”地方部門人選再選拔30000名左右,重點選拔培養在各學術技術領域起骨干作用、具有發展潛能的中青年領軍后備人才。申請人應具有副高以上職稱,50周歲以下,自然科學、工程技術或哲學社科;優先推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及中國青年科技獎等國家級科技獎勵獲得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等國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選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國家重點資助項目、科研課題主要負責人,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科技計劃和工程項目等主要負責人。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與國家重大人才計劃、各地各部門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工程相互協調銜接,形成分層次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選拔體系。
8、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旨在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優化政策環境、強化保障措施,培養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學家、高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和工程師、優秀創新團隊和創業人才,打造一批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加強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引領和帶動各類科技人才的發展,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支持項目包括兩類:一是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研究方向符合科技前沿發展趨勢或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申請人當年不超過45周歲,具有博士學位或副高級以上職稱。人選為海外引進人才的,須已回國工作兩年以上,并保證在今后5年內每年在國內工作9個月以上。二是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團隊負責人申請當年不超過50周歲,并同時符合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其他基本條件。團隊成員一般不少于5人、不超過15人,可跨單位協作。研究方向符合國家、行業重點發展需求。承擔重大科研項目或重點工程的重點研發任務,有明確的研發目標和發展規劃。
9、教育部、國家外國專家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111計劃”)?
“111計劃”由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組織實施,以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簡稱“111基地”)建設項目的形式實施,以建設世界一流學科創新引智基地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進海外人才的力度,在高等學校匯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校引進國外智力的層次,促進海外人才與國內科研骨干的融合,形成國際化學術團隊,開展高水平合作研究、高層次人才培養、高質量學術交流,重點建設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學科,提升高等學校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111計劃”于2006年啟動,隨著科技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對外開放水平提升到新境界。根據形勢需要,為更好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和支撐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建設和管理,教育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重新制定了《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實施與管理辦法》。
“111計劃”的總體目標是瞄準國際學科發展前沿,圍繞國家需求,結合高等學校具有國際前沿水平或國家重點發展的學科領域,以優勢特色學科為基礎,以國家、省、部級重點科研基地為平臺,從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學、研究機構或世界一流學科隊伍中,引進、匯聚1000名海外頂級學術專家以及一大批學術骨干,與國內優秀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相互融合,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隊伍,重點建設100個世界一流的學科創新基地,努力取得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提升學科的國際學術影響力,提高大學的整體水平和國際地位,以推進我國高等學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
“111計劃”引智基地的建設周期為5年,每年度支持經費不低于180萬元。該項目原遴選范圍為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民委、國務院僑辦、中科院等所屬“211工程”和“985工程”的中央部屬高校,2016年首次面向全國地方高等院校開放。
1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杰出/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于1994年3月14日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負責管理,每年受理一次。是中國為促進青年科學和技術人才的成長,鼓勵海外學者回國工作,加速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而特別設立的。“十五”計劃期間,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每年資助優秀青年學者160名左右, 每人資助經費一般為80-100萬元,研究期限為4年。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培養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該基金資助全職在中國內地工作的優秀華人青年學者從事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工作。范圍包括中國除港澳臺地區外的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
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也被稱為“小杰青”,是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鋪墊性科技支撐基金。?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部署,加強對創新型青年人才的培養,完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人才資助體系,自然科學基金委決定自2012年起設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作為人才項目系列中的一個項目類型,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與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之間形成有效銜接,促進創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長,主要支持具備5~10年的科研經歷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學技術人員,在科研第一線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基礎研究。
相關閱讀:
來源:千人計劃網、中國教育。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