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qqo0"></td>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一個博士的頭銜意味著什么?——就是在名字面前加上“Dr.”兩個字母!

    碩博生活 mse_material 33527閱讀 掃描二維碼

    我能生存嗎?

    ?

    期末的論文交上去,分數會輸入到電腦系統里,用電話去查。一口氣喘過來,若干天后,查到三門功課都是“A”。長出一口氣:我活下來了!當然,按照這樣的“燃燒生命”,我前三年所有課程得到的是清一色的“A”和少數幾個在全學校系統里極少出現的“A+”。這里當然還有一個關鍵,就是要歸功于我出國前的第二語言教師的工作經驗,這些經驗給了我在專業里競爭的實力,今后我會專門再寫出來。我的課程主要集中在前三年,到了第三年的后半段,我的閱讀速度穩穩地超過了每小時400頁,寫作也從最初的每頁四個小時達到了一個小時完成一頁,打字的速度更是直接達到了專業打字員的水平。只是還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心病,就是我寫的東西一定要經過語言校對。相比在國內上中文系的時候,在導師的倡導和鼓勵下,常常標榜洋洋萬言寫完都不需要修改,這是一個巨大的反差。學校提供相關的免費輔導服務,但是因為都是勤工儉學的學生在作,對付本科生簡單的作業沒問題,而象我這樣在文科領域里(偏偏還是語言學)作深度研究的文章,他們修改起來很吃力。我后來都是按照每小時七美金的行價付錢給我的同學,請他們幫我看的。隨著課程逐漸完成,就要準備開題報告,申請做學位候選人了。到了這時,那個不知是否真能夠實現的終極命題:“讀完領域內發表過的所有文獻”橫在了面前。 出國之前,還在大學教書的我一次聽一位前輩同事介紹他的留學經歷。他應該是在耶魯,讀的要么是歷史學要么是教育學,反正是文科的專業。當時他說終于拿到博士候選人資格了,可以松一口氣,回國探親了。我那時也不知這個候選人資格有多么要緊,難道你在讀博還不是候選人嗎?反正記得他說,為了通過這個候選人資格考試,他要詳細讀完導師指定的100本書,還要讀完另外200本比較泛讀的指定書。到了考試那天,胸中已經有了這300本書了,帶上太太和另外一個朋友做助手。他在一間房間就導師出的題目寫文章,助手們在隔壁幫助打字排版,整整一天時間才把考試文章叫出來。當時聽了只是覺得比較新奇,哪里能夠理解個中的艱辛。博士學位候選人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位子,一般簡稱ABD(All ButDissertation =除了論文以外全有)。UCLA和其他很多學校還專門在此設置一個過渡性學位C.Phil.(Candidate inPhilosophy)(順帶說一句我的博士學位叫Ph.D. = Doctor of Philosophy,都是跟著哲學來的,可能是從古希臘時開始的)。有了ABD就可以不再在學校注冊交學費了,可以自己獨立完成論文,同時可以出去找工作養家糊口了。在找工作的履歷表上也可以明確填上這個學位,被視為高于碩士的一個學位。要得到候選人資格,需要學完指定課程、達到學分要求、完成開題報告并通過一場口試。這個開題報告可不能小看,它首先要涵蓋閱讀領域內所有已經發表的文獻并寫出書評這個部分,(也就相當于我那位前輩所描述的讀300本書的部分),還要從方法論角度論證論文研究采取的方法,再做一個小規模的實際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以證明研究的可行性和價值。

    ?

    準備這個開題報告的過程需要一到二年

    ?

    這期間“論文準備”本身可以作為一門課程并獲得每學季12個學分,這樣可以確保全職學生的身份。實際上對于在讀的研究生來說,最大的事件就是候選人資格的口試了,因為一旦口試通過了,這名學生成為ABD,也就從學校的活動中淡化出去,自己做論文去了。前面所說的燃燒生命所學過來的頭幾年的課程,就是圍繞著開題報告的準備來設置的,從技術上說是要達到學校的相關學分要求,從內容上說是任課教師結合自己比較有心得的研究成果把領域里相關的理論、方法和文章引入學生視野,這正是所謂的打基礎。在完成這些指定課程所需要的三、四年期間,自己論文的題目和大綱、跟哪幾位導師等也就都逐步成型了。我們是導師委員會制度,要求必須由三位本系教授、一位(理論)語言學(Linguistics)系教授、一位外系教授組成。我請到了語言學系的時任系主任、還有東亞研究系的一位日本教授。UCLA的語言學系也是多年的全美排名第二(因為喬姆斯基的存在,麻省理工第一的位子是無法撼動的),東亞系因為我們地處太平洋海岸,也是鼎鼎大名的。好吧,反正是頂尖的排名,就會帶來頂尖的代價。看看教授們是怎么表現的吧。我們的口試不是采用集中考試的方法,而是一個和導師委員的教授們不停切磋的過程。每一次我自己覺得準備得差不多了,就召集委員們開會(其實就是協調大家的時間,老師對學生們都是很好的,很好說話)。

    ?

    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審查我的開題報告是否可以通過了。

    ?

    事先當然他們都拿到了我交上去的當時報告的文稿。排名數一數二的專業,都是泰山北斗的教授,他們不能讓學生拿出一份東西,同行一看,這東西多年前我早就搞過了,那這些導師的面子往哪兒放呀?于是,會有委員問我,某某某哪年發表的叫什么什么的文章看過嗎?自然不在我報告的書評部分,自然我也沒看過。好,這篇文章有什么什么的意義,回去看吧,看完寫進書評里。其他委員也是學富五車的呀,一聽,這我也是有學問的不能讓其他委員看低了我呀。于是說,還有誰誰誰,什么什么看過嗎?好,這下又一大堆文章!再看再寫。這樣個把個月以后再約委員們開會,也不知是榮譽的崇高、自豪的捍衛還是學識的炫耀,反正我又會領回一大堆文章書目。在這個信息化的現代社會,和任何研究領域相關聯的研究文獻要想都看過,談何容易呀。這段時間里,我有多么懷念我在國內(也是響當當的名牌大學的中文系)一位教授的教導:天下文章一大抄,抄來抄去有提高!我在這里就別惦記著抄了:把所有前人的研究都要看過、寫下點評,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才能提出自己的新東西,根本就沒有抄襲的土壤。我的論文完稿后,僅引文目錄就有幾十頁,這實際上也是一篇博士論文的一個價值,給同行和后輩整理出了一份詳細的資料庫。等到所有導師都認為我的開題報告可以通過了,我們會設定一個日期舉行口試,到了這一步只是形式了。這樣安排的邏輯是“人性化”:只要學生夠努力,不斷地去和導師們切磋,就一定可以通過。可是看到嗎,在我就讀的這樣一個頂尖排名的環境里,這可是一個無底洞,知道他們覺得把我已經“搓”到快沒人性了,才會抬手放我通過。是不是把文獻都讀完了呢?這實在不知道。但是有一句話可以挺直了腰板大聲說,在當時,我論文題目下的范疇里,不會有人比我讀得再多了!這,至少是排名第一的專業帶出學生的底氣!

     

    來源:天涯論壇,南山樵?

    喜歡 (1)分享 (0)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