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qqo0"></td>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復旦副教授為徒爭署名:不讓學生署名,我就只能撤稿

    學術交流 mse_material 5066閱讀 掃描二維碼

    復旦大學“70后”海歸副教授鄭磊這幾天“火”了。他與研究生合寫的一篇論文,被國內一家核心期刊約稿,不料在最后發表前,對方突然提出碩士生不能聯合署名,只能保留導師自己的名字。溝通未果后,鄭磊果斷做出了“不讓學生署名,我就只能撤稿”的決定。

    搜狗截圖16年06月30日1832_1

    鄭磊近日把這段“不公”遭遇發上了朋友圈,本來只想吐吐槽,表明一下態度,沒想到卻收獲了“個人有史以來最多的‘點贊’”。學生紛紛留言,“支持鄭老師決定”“心生溫暖,敬佩維護學生利益的導師”,一些教師也發聲稱“道德先于文章,做得對!”

    記者20日致電鄭磊獲悉,這份期刊屬教育部“A類期刊”,也是國內人文社科領域核心期刊。今年3月,該刊向鄭磊發出約稿請求,經過幾輪修改,論文內容已無問題,但在最后發表前,對方卻提出要求:“碩士生不能聯合署名,只能留下老師的名字,除非學生是博士生。”

    “即使讓碩士生作為第二署名也不行,這個規定我想不通,也是第一次遇到。”鄭磊表示,自己拒絕了將學生名字寫進論文“致謝”部分的建議,因為這是對學生成果的不尊重,面對學生,必須要問心無愧,面對學術,必須要堅持原則。

    鄭磊說,在這篇論文寫作過程中,學生不是幫忙搜集整理資料那么簡單,而是緊密合作的關系,她在學術研究上也非常有潛力。“學生致力于研究,應該被鼓勵,學生時期能成功發表一篇有價值的論文,對激勵其學術發展,培養學術自信都意義深遠。如果不讓學生署名,我就只能撤稿了。”鄭磊說。

    鄭磊透露,自己留學期間,分別以獨立作者和第一作者身份,多次發表期刊論文和國際會議論文,而其背后,是導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扶持。“在我獨立完成論文后,出于尊重和感謝,我想把導師名字也加上,但卻遭到她的拒絕,她告訴我,‘這是你的成果,我不能沾你的光,以后你也要這樣對待你的學生’。”鄭磊表示,這些師生合作的美好記憶,形成了自己對學術規范、學術道德的理解。

    在復旦任教的7年里,鄭磊也與幾位學生合作發表過論文,一位曾被他指導的學生在本科期間就以第一署名和第二署名發表過三篇核心論文,在看到鄭磊朋友圈后,點贊稱:“‘中國好導師’指導學生不遺余力,打心眼里為遇到這么好的導師驕傲。”

    朋友圈的隨性吐槽,卻引來一片共鳴,使鄭磊意識到這或許是國內論文發表環節中的普遍問題。“對一些期刊的評估和考核不僅要看‘被引次數’,也要看‘作者職稱’,院士、教授的文章總體來說發起來會更容易,這種‘唯出身論’和論資排輩的做法,一定程度上會遏制年輕學者、學生的學術創新熱情。”鄭磊說。

    “支持鄭老師的正氣”“為上過您的課自豪”“對學生個體的尊重,也是對學術的尊重”……一夜之間,學生、教師、朋友在鄭磊的朋友圈里紛紛留言,并點了超過600個“贊”,一些朋友還特地推薦他去投其他同意保留學生署名的期刊。心生暖意的同時,鄭磊也希望個人的遭遇能引起更多教育界人士的反思。

    “師生關系絕不該是利用和被利用的關系,大學教師必須把學術道德放在第一位,真正回歸教育者、引導者的本來角色。”鄭磊說。

     

    來源:鳳凰網 。編輯:九雅

     

    點擊標題,查看相關閱讀:

    你的稿件可能被這樣拒稿

    干貨丨國際期刊論文第一稿應該怎么寫?

    重磅:2016年SCI影響因子報告全新發布!(附Excel下載)

     

    喜歡 (1)分享 (0)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