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qqo0"></td>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霧霾肆虐全國,材料業能為防霾做些什么?那些新材料能鎮住這只“妖”?

    前沿資訊 mse_material 5803閱讀 掃描二維碼
    近期,我國多地都出現了霧霾天氣,霧霾再次成為人們熱議話題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和健康帶來了許多煩惱。那么,霧霾的形成機理和危害有哪些?作為材料人,我們應該關注哪些科技防霾技術?小編整理了相關資料,給大家做個全面介紹。 

    霧霾圍城 仍是我們當下要面對的現實

    霧霾年年有,今冬最嚴重。

    2015年的秋冬,大半個北方頻遭霧霾天氣,首都北京兩個多月內10次拉響重污染預警,其中一次連官方測定數值都將近1000點,相當于“雙重爆表”。

    而當北方迎來大風,重現藍天的時候,霧霾又被吹到了南方,包括隔海峽相望的寶島臺灣也陷入了重度污染。

    其實,何止是北京,大半個中國,只要是黑河-騰沖線以東的人口密集地帶,這個初冬的空氣都不好。

     

     

    再講一遍——霧霾對人體的危害

    所謂通常意義上的灰塵,又稱為揚塵或降塵,屬于粗顆粒物[10,100μm],肉眼可見,只要無風,一段時間后就能因重力自然沉降到地面。被人體吸入的,大部分能夠為呼吸系統粘膜所黏附,被阻留在鼻腔和口腔表面,并最終能為人體代謝排出,危害性反而沒有直觀感覺的那么大。

    而真正的顆粒物成因和被風和人類活動刮起的灰塵不同,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遇到陽光照射,產生光化學反應,氣體分子變成顆粒物。反應多了,就形成“霾”。

    原先常用的污染指標PM10,屬于中顆粒物[2.5,10μm],又稱為飄塵或浮塵,可長期穩定地懸浮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它能隨吸入的空氣穿透咽喉,進入下呼吸道,也被稱之為可吸入顆粒物。近年來我們身邊增多的咳嗽、鼻炎乃至咽炎,這就是一個最主要的誘因。

    而時下熱議的PM2.5,屬于細顆粒物[0.1,2.5μm],又稱為云塵或煙塵,氣溶膠可100%深入到細支氣管深處,沉積到肺泡里。這將造成類似香煙一般的危害——誘發肺癌。

     

    實際上,香煙煙霧的大部分就是PM2.5,而空氣凈化器在中國通用的測試標準(GB/T 18801—2008),煙塵源就是指定用某一款著名的香煙,這個牌子叫——紅,塔,山(這種糟事兒,應該不是廣告吧)。更通俗地說,吸了霾,危害就如同在吸二手煙,肺癌的概率在增大。

     

    另外,逐漸開始為人重視的PM0.1,屬于超細顆粒物[0,0.1μm],被認為還能進一步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其所含的有害物質如重金屬元素等比PM2.5更能深入人體,因此對健康構成更大的威脅。

    既然都能穿透細支氣管和肺泡,那即使門窗緊閉,室外的PM2.5也會隨著污染的空氣,通過各處縫隙擴散進入,導致室內的空氣質量同步下降。殘酷的真相就是——你躲在室內還是躲不過霧霾。

     

    材料人在行動!防霾抗霾治霾的新材料和新技術

    石墨烯炭分子篩獲國家專利
    江蘇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的李海濤教授曾于2005—2010年間擔任英國劍橋大學化學系生物物理化學實驗室副主任,他利用石墨烯的高吸附性,柔韌性,超薄以及環保綠色的優勢,將其作為一種過濾材料的核心,選舉粒徑為500nm的石墨烯碎片,通過一種特殊的物理技術,把石墨烯碎片送入活性炭的細孔并附椎在內表面上,達到增加過濾材料的比表面積,改善過濾效果,研制出一種功能性材料——石墨烯炭分子篩。該材料具有超高的吸附性,且輕薄、穩定、耐熱、比表面積大、對人體無害。與同等重量的活性炭相比其吸附性能提高20倍!同時,這種石墨烯炭分子篩新材料還可用于空氣質量改善和汽車換氣系統濾膜的開發,對環境問題具有很好的解決促進作用;這種石墨烯炭分子篩材料可以合成一種復合膜,可有效去除飲用水中的抗生素。這為水處理特別是飲用水的凈化處理提供了一種高效濾材。

    目前,李海濤團隊已成功研制出可有效吸附過濾掉霧霾細顆粒物的氧化石墨烯炭分子篩。它能有效抵抗氣流沖擊,解決防霾產品透氣性差的問題,并且低廉、環保、壽命長。氧化石墨烯碳分子篩在霧霾防護的應用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急需發展的聚酰亞胺纖維
    我國快速工業化過程中積累的環境矛盾是造成嚴重霧霾天氣的深層次原因。火力發電、垃圾焚燒發電、水泥、鋼鐵、有色、化工等高能耗、高污染行業排放的工業廢氣中含有的可吸入顆粒物是破壞大氣環境的首要污染物。據統計,在京津冀區域PM2.5的來源中,燃煤占34%,機動車占16%,其余50%來源于工業、外來運輸、揚塵和其他。可見減少顆粒物排放,工業除塵是關鍵。聚酰亞胺纖維作為袋式除塵器的關鍵材料,其發展日益受到關注。袋式除塵可以采用多種過濾材料,聚酰亞胺纖維的優異性能決定了它是目前袋式除塵材料的最佳選擇。聚酰亞胺纖維具有高強高模的特性,其機械性能優異,在粉塵濃度加大后能夠承受較大阻力而不被磨損。

    聚酰亞胺纖維還具有耐高溫、耐化學腐蝕、耐輻射、阻燃等優異性能,與性能完善、應用相仿的Kevlar 49纖維相比,盡管處理時間稍長,但性能下降比率僅為Kevlar 49的幾分之一,各項性能優勢顯著。水泥、鋼鐵、垃圾焚燒等領域因產生煙氣條件和工況的不同,對袋式除塵濾料的耐溫、耐腐蝕性能要求很高,聚酰亞胺纖維能夠充分保障濾料的過濾效率,延長其使用壽命,減少更換次數,大大降低企業的停產損失。此外,聚酰亞胺纖維不規則的截面結構特點,大大提高了其捕集塵粒的能力和過濾效率,粉塵大多被集中到濾料的表面,較難滲透到濾料的內部堵塞孔隙。因此,聚酰亞胺纖維對粉塵的捕集能力大大強于一般纖維,競爭優勢明顯。

    作為大型袋式除塵器高溫、高端濾料的核心材料,聚酰亞胺纖維在我國已經實現了工業化生產,如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建成了國內首條300t/a可連續生產聚酰亞胺短纖維的生產線,但總體上我國聚酰亞胺產業規模較小,產能較低,無法滿足電力、水泥、鋼鐵、有色等行業每年7000~8000t的聚酰亞胺纖維需求量,產品嚴重依賴進口。而全球唯一商業化的聚酰亞胺纖維產品P84由奧地利Evonic公司生產,不僅價格高昂,還對我國實行限量銷售,造成國內聚酰亞胺纖維市場需求得不到滿足,也限制了我國工業除塵裝備技術水平的提高。

     

    討厭的二次有機氣溶膠
    《Nature》雜志曾于去年底發表了一篇關于二次氣溶膠顆粒物對中國霧霾天氣重大影響的文章,題為《High secondary aerosol contribution to particulate pollution during haze events in China》。該項研究成果由多家國際著名科研機構所屬研究團隊共同合作完成,完成單位主要包括瑞士保羅謝爾研究所、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以及瑞士伯爾尼大學等。該研究以中國的極端霧霾事件為背景,選擇了北京、上海、廣州和西安四個代表城市,利用目前最先進的離線化學分析方法如氣溶膠質譜和放射性碳分析技術,并結合多種統計分析法對污染物的化學成分及顆粒物的來源進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除了煙塵、汽車尾氣、生物質燃燒等一次排放物外,二次氣溶膠對PM2.5濃度的貢獻達到30%到77%,成為影響霧霾形成的最主要因素。研究發現二次有機氣溶膠和二次無機氣溶膠對PM2.5貢獻相當,這是國際上首次提出二次有機氣溶膠在我國冬季重霾污染中的重要貢獻。論文指出有效控制二次氣溶膠前體物(如NOx、SO2、NH3以及揮發性有機物VOC)的排放,對于降低PM2.5濃度進而減小顆粒物污染帶來的環境、經濟及人類健康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對中國政府治理PM2.5政策的制定有著指導作用,對于同樣處于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中國家也具有參考價值。

     

    透明空氣過濾薄片
    2015年2月的英國《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了一項過濾霧霾新技術,由斯坦福大學華裔副教授崔屹及其團隊以納米技術成功研發出能有效過濾PM2.5及以下空氣分子的低成本空氣凈化器濾網——透明空氣過濾薄片,為對抗霧霾帶來新希望。而崔教授研發團隊利用納米材料聚合物中的一類——聚丙烯腈材料研究的透明空氣過濾薄片,可以過濾PM2.5及以下的空氣分子,且重量輕、透光性好。該材料通常用于外科醫生的手套,是一種直徑為頭發絲直徑千分之一粗細的極微小纖維。

    研發團隊使用“電旋”(Electrospinning)技術,將液體的聚丙烯腈轉化成蜘蛛網狀,制成薄膜,覆蓋在紗網上,形成透明空氣過濾薄片,纖維上的微小氣孔可捕獲顆粒物。從不同的聚合物溶液中,制造尺寸可控的均勻的纖維過濾器是“電旋”技術的優勢之一。這種多功能性使得“電旋”技術成為生產透明納米纖維的理想工具。

    在“電旋”技術中,高電壓被施加到含有聚合物溶液的注射器尖端,電力將聚合物溶液推入納米纖維,并沉積在納米纖維上。由于電場分布,聚合物納米纖維橫亙網孔形成網絡空氣過濾。具有不同表面屬性的納米纖維是由聚合物側鏈上變化的官能團和使用電子濺射法涂層的不同物質組成,所選擇聚合物可用范圍寬且成本低。

    通過控制透明空氣過濾薄片的表面化學面積和微觀結構,在嚴重的霧霾天氣展開實驗,結果顯示:透明空氣過濾薄片的透明度達到90%時,空氣中顆粒物的去除率將>95%;透明度達到60%時,顆粒物的去除率將>99%;透明度達到30%時,顆粒物的去除率將>99.97%。

     

    神奇的“凹凸棒”
    由鄭爾歷、趙春華發明的“一種消除大范圍霧霾用使非金屬裝置礦物材料粉末帶靜電裝置”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項實用專利的認證通過意味著國內大面積治理霧霾進入實際操作領域。這種大范圍消除霧霾“神器”的核心元素是“凹凸棒”。凹凸棒其實就是坡縷石(Palygorskite)或坡縷縞石,這是一種具鏈層狀結構的含水富鎂硅酸鹽粘土礦物,由于凹凸棒石粘土具有的特殊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性能,使其在石油、化工、建材、農業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正是由于凹凸棒具備的特殊物理性質,讓凹凸棒治理霧霾成為可能。

    該專利正是利用凹凸棒粘土的極強吸附力,并通電產生正負離子再度強化絮凝反應,使PM2.5;P;M0.5;二噁英等嚴重空氣污染物就地進行吸附于帶電離的凹凸棒上,以自然沉降的方式落地,不再排放到大氣中,從而徹底解決極細小顆粒物污染大氣產生霧霾的根源性問題。

     

    霧霾天怎么上體育課?
    在霧霾最嚴重的時候,北京匯佳學校也沒有停課。匯佳學校的全部體育場館都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建筑方式:氣膜建筑。據匯佳學校體育中心主任李玉介紹,學校一共有四個氣膜場館,其中有一個是馬場。孩子們在氣膜場館內運動可以不受天氣和環境的限制,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防止霧霾進入室內,保證室內空氣質量。

    氣膜館可以隔絕霧霾,最關鍵的因素就在于其建筑原理。氣膜建筑是采用內外氣壓差支撐的新型建筑結構,利用建筑內外氣壓差,配備一套智能化的機電設備在建筑內部提供空氣的正壓,把建筑主體的膜結構支撐起來。由于氣膜建筑是一個封閉的環境,所有進入館內的空氣都是通過換氣設備抽取室外空氣輸送進入室內,因此室內所有空氣在輸送過程中就已經經過了凈化處理,室外的塵埃顆粒難以進入建筑內部,保證了館內空氣潔凈。

    其實,從建筑成本上來看,氣膜建筑造價相對于磚混結構建筑節省一半以上,建成后不需要額外的裝修,并且配備了照明、采暖制冷、空氣凈化等多種設施。氣膜建筑施工時間短,在半個月左右;可以反復拆卸;使用壽命卻長達二三十年,是近年來一種新型的建筑形態。

     

    最后用柴靜《穹頂之下》的幾句話做結:

    ——當一個產業正在被淘汰的時候,會有另一個產品冉冉升起。政府最重要的是不要去補貼那些已經要被時代淘汰掉的落后和污染還有虧損的產業,你要給新興的產業,給它們公平競爭的機會,它們會帶給你驚喜。

    ——成千上萬個孩子正在孕育、正在出生,這些河流、天空、大地應該是屬于他們的。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消費,不知克制,我們沒有權利只知抱怨,不知建設,我們有責任向他們證明,一個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時可以是潔凈和美好的。

     

    相關閱讀:

    [58] 霧霾那么重,你了解多少?

    霧霾研究新突破,發表在《Nature》

    穹頂之下的思考:我們如何面對霧霾問題

    霧霾終結者來了!他發明的機器,把霧霾變成寶石……

     

    來源:整理自網絡,轉載請材料科學網cailiaokexue.com

    喜歡 (3)分享 (0)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