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從去年年初一直傳到現在,傳言內容看似捕風捉影,實則步步坐實,人們也笑稱越辟謠越真實。下面,先跟小編來回顧一下整個事件發酵的過程:
打造鋼鐵“巨無霸”?
中國兩大龍頭鋼鐵央企的“聯姻”,被稱為近年來中國鋼鐵產業最大規模的重組事件。武鋼是新中國成立后新建的第一個特大型、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寶鋼是中國改革開放后新建的第一個最現代化的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均為世界500強企業,是我國優秀鋼鐵企業的代表,在我國鋼鐵產業發展中發揮著排頭兵、引領者的作用。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WSA)發布的數據,2015年寶鋼以3493.8萬噸的年度粗鋼產量,位列全球鋼企第五名,同時武鋼以2577.6萬噸,排名全球第十一。除此之外,在中國十大鋼企排名中,寶鋼位居第二,僅次于4774.5萬噸的河北鋼鐵,后者為全球十大鋼企排行榜“亞軍”。據去年產量估計,兩者合二為一后將具備6000萬噸左右的年度粗鋼產能,屆時有望一舉登頂中國鋼企榜首,并取代河鋼位列全球第二,僅次于安賽樂米塔爾。安賽樂米塔爾鋼鐵集團目前為全球最大鋼鐵企業,2006年由盧森堡的安塞樂鋼鐵公司和荷蘭的米塔爾鋼鐵公司合并而成。
重組之路的艱辛
寶鋼一直以來對武鋼就是虎視眈眈,加上政府的推動,近年來寶鋼將重組武鋼的傳聞不斷發酵,早在一年前原寶鋼股份總經理馬國強執掌武鋼集團時,也是寶鋼將重組武鋼的傳聞最瘋傳的時候。
2015年3月,工信部為了加快鋼鐵行業結構優化調整,曾就《鋼鐵產業調整政策》公開征求意見,并提出了要加快鋼鐵企業兼并重組的進程,在全國形成3~5家超大型的鋼鐵集團。據了解,當時相關政府部門就在推進寶鋼和武鋼的合并。
不過,這兩家企業的盈利狀況不太樂觀。今年4月,武鋼股份發布了2015年年報,顯示2015年公司實現凈虧損75.1億元,成為當年A股發布年報中虧損額度最高的上市公司,并且公司的現金流已經為負。作為中國鋼鐵行業領導者的寶鋼股份,2015年實現凈利潤10.1億元,盡管寶鋼沒有像大多數鋼鐵生產企業一樣陷入虧損境地,但其利潤率也同比大幅下降了82.51%。這樣的兩家企業合并,無疑將是整個鋼鐵行業的大事,合并后必然成為“鋼鐵巨艦”,也符合國家層面的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超大型鋼鐵集團的要求。
雖然寶鋼和武鋼重組符合多方需求,但是實際操作上難度卻不小。
寶鋼和武鋼雖然都是體量巨大的鋼鐵巨頭,但是目前在國內鋼鐵市場所占的市場份額卻不大。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鋼鐵工業已經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一半,但是行業前四大的鋼鐵企業的粗鋼產量占比約18%,而在日本前兩大鋼企的市場占有率就超過70%。
目前的現實是,武鋼、寶鋼早年的兼并重組項目還沒消化完。據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寶鋼并購八一鋼廠和邯鋼新區,2008年并購廣東鋼鐵集團,投資建設湛江基地,2009年重組寧波鋼鐵。直到現在,這些項目的整合仍然在進行,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寶鋼的業績。武鋼則在2005年重組鄂鋼、2007年重組昆鋼,2008年重組柳鋼,成立廣西鋼鐵集團。一系列兼并重組后,如今自身也陷入經營困難。2015年,武鋼股份虧損75億元,寶鋼股份利潤也大幅縮水,2015年全年凈利10.13億元,創18年來新低,同比大幅下降82.51%。
而從后續發展看,這些企業的合并重組,結果大都不盡如人意。所以寶鋼和武鋼這么龐大的企業重組,勢必難度更大。
還記得當年的南車北車嗎?還記得當時的南船北船嗎?繼這兩大事件之后,先有南鋼,后傳北鋼,首鋼河鋼合并成北方鋼鐵的傳聞如期而至。
河鋼集團官方回應稱,此消息目前只是傳聞,并未接到官方正式通知,河鋼對此正保持密切關注。首鋼集團則回應稱,首鋼方面并未聽說相關事情,此后會予以關注。
從以上數據中可以看出,河鋼2015年產鋼量4709萬噸,首鋼集團2015年產鋼量3078萬噸,產量河鋼遠超于首鋼,首鋼的鋼鐵資產大部分也都在河北省。但另一方面,首鋼的總資產會好于河北鋼鐵(首鋼集團在北京的土地資產價值4000~6000億元),首鋼的鋼鐵資產相對于河鋼集團也偏高端。再一方面,歸屬問題使得合并難度再升一級。首鋼隸屬于北京政府,河鋼屬于河北省政府,企業兼并重組過程涉及到企業和政府的利益分配問題。因此,首鋼和河鋼合并,難以分出誰能夠處于主導的局面,這就給合并加大了難度。
然而,媒體預計,如果政府要強推,當事雙方還是會響應國家政策。此前寶武就曾數度否認合并傳聞,但如今也已啟動戰略重組。
國企兼并重組的大趨勢,以及鋼鐵在去產能中的核心地位,正是此傳聞的背景。7月17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將鋼鐵行業納入重點工作中的“重組整合一批”。
事實上,早在11年前,中央政府就有意讓首鋼與河北鋼鐵業重組。國家發改委于2005年7月發布施行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就曾提出,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產能低水平過剩,應根據環保生態要求,重點搞好結構調整,兼并重組,嚴格控制生產廠點繼續增多和生產能力擴張。對首鋼實施搬遷,與河北省鋼鐵工業進行重組。
在此前數月,國家發改委批準了首鋼實施搬遷、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方案,首鋼從北京大舉搬遷至河北曹妃甸。
彼時,河北省已連續5年鋼鐵產量位居全國之首,但河鋼尚未成立。首鋼和寶鋼均表現出入主河北的企圖。
2005年10月,首鋼與當時河北最大的鋼鐵企業唐鋼共同投資組建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10億元,首鋼占51%股份,唐鋼占49%股份。2007年5月,寶鋼則以與邯鋼合資建廠的方式入股邯鋼,雙方各出資50%。
但這一切都因河北政府的強勢與河鋼的誕生而破滅。2008年6月30日,唐鋼與邯鋼兼并重組為河鋼,成為河北省國資委下屬的唯一鋼鐵企業。世界鋼鐵協會發布的排名顯示,2015年河鋼的粗鋼產量位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成立之初,業界即分析“河北省也需要一個能代表自身能力的大鋼鐵企業”,這一推測一直被踐行。
而部分業內人士則對人事安排表達了擔憂。寶鋼與武鋼同屬央企,其合并后人事任命相對簡單,分屬不同省份國資委的河鋼與首鋼會面臨此方面的障礙。
盡管困難重重,如果寶鋼和武鋼順利整合,取得好的示范效益,那么河鋼和首鋼是有可能整合的,整個鋼鐵行業會加速形成非常有競爭力的幾家鋼鐵企業集團,將是一個風向標。目前我國鋼鐵業存在著產能利用率低,市場競爭無序等問題。去產能必須從提高行業集中度來開始,兼并重組正是題中之意。而超大型鋼鐵企業的形成,也有利于增強中國鋼鐵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在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上的話語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