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鵝:圖片來自百度百科
研究人員通過電子掃描顯微鏡觀察了企鵝的羽毛,發現其中布滿了直徑約3微米,間距約20微米的細小鉤狀微結構。這些倒鉤表面還有細小的皺紋,深度約100納米。
?洪氏環企鵝羽毛的微觀結構,圖b2為羽小枝上的鉤狀結構,b3和c2分別是鉤狀結構以及羽小支本身表面的納米結構。
通過實驗對比發現,這種表面疏水性強,水珠很難吸附到羽毛表面,而且與冰的粘附作用弱,因此企鵝的翅膀表面不易結冰。
過冷水在羽毛上的吸附過程。(a-f)無鉤狀結構;(a’-f’)鉤狀結構
研究人員還提出了洪氏環企鵝羽毛疏水性和抗凍性的模型。
洪氏環企鵝羽毛疏水性和抗凍性的模型
受到這種微結構的啟發,研究人員研發了防結冰的疊層納米纖維薄膜,該薄膜由聚酰亞胺(Polyimide)納米纖維電紡而成,有助于研制出不結冰的材料。
納米纖維薄膜
超疏水和不結冰材料在航空工業和許多其他技術應用中都受到追捧,會對人類生活帶來實質性變化。
對此文感興趣的讀者可查看原文鏈接,了解更多:http://pubs.acs.org/doi/full/10.1021/acs.jpcc.5b12298
點擊標題,查看相關閱讀:
材料科學與工程編譯,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