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sqqo0"></td>
    • 歡迎進入材料科學世界,一起探索材料奧秘
    • 收藏本站,獲取最新材料前沿資訊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為何沒能頒給屠呦呦?

    前沿資訊 mse_material 4941閱讀 掃描二維碼

     

    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于1月8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經過嚴格評審,今年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予295個項目和7名外籍科技專家。具體授獎情況如下: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空缺。

    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1項。

    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65項。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7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含創新團隊3項),二等獎167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7人:楊克里斯特·楊森(瑞典),沖村憲樹(日本),葉甫蓋尼·維利霍夫(俄羅斯),彼得·史唐(美國),維爾特·伊恩·利普金(美國),卡洛·魯比亞(意大利),約翰尼斯·弗蘭肯(荷蘭)。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國家科技獎共分五大類:最高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國際科技合作獎。其中,最高科技獎須報請國家主席簽署,并由國家主席頒發證書和獎金,獎金為500萬元人民幣。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獎金分別為:一等獎為20萬元,二等獎為10萬元,特等獎為100萬元。

     

    國家科技獎的數據變化

    遺憾的最高科技獎:今年獲得推薦的國家最高科技獎候選人共有9名,第一輪評審從中選出3名候選人;在第二輪評審中,3位候選人的得票數均未過半,其中有的就差“一兩票”,可見國家最高科技獎的評審嚴格了。

    獲獎數大幅減少: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受理項目和評審通過項目總數進一步減少,較2011年減少21%。進步獎減少近100項,減幅近35%。

    70后成為主力軍:2015年度獲獎項目第一完成人的平均年齡為54.3歲,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齡為47.6歲。國家自然獎和發明獎的完成人中,70后超過一半,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潘建偉年僅45歲,刷新了2006年支志明49歲獲該獎的紀錄。此外,自然科學獎和技術發明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都是39歲(周峰,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潘丙才,南京大學教授),科技進步獎最年輕的第一完成人38歲(黃志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最高獎緣何空缺?

    萬眾矚目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空缺,引起了公眾關注。這是該獎項自設立以來的第二次空缺。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定,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獎者須是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或是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的科技工作者。

    大獎為何會出現空缺?原來,最高獎采取的是“推薦制”,經推薦、形審、初評、終評、審定、審核、批準等步驟的嚴格評選產生。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規定,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只要每年評審通過人數不超過2人,包括空缺,都是符合規定的。

    作為我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該獎項設立15年來,僅有25人獲此殊榮。都是對國計民生做出過重大貢獻、德高望重的學界泰斗級人物。記者統計,他們獲獎時平均年齡為82.5歲。年齡最小的獲獎者是“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之父”王選,獲獎時為64歲。此前除2004年空缺,2002、2003、2006三個年度為1人獲獎外,其余年份均是2人獲獎。

    無論是“寧缺毋濫”還是“多多益善”,本質上都是希望國家能夠更大限度地釋放最高科技獎的激勵作用。這也是科學界的共識。

     

    屠呦呦為何未能獲評最高獎?

    榮獲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屠呦呦,為何未能獲評國家最高科技獎?

    1969年1月,屠呦呦以組長的身份加入青蒿素的研究工作,1971年10月4日從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此后的時間里,她還參加了青蒿素的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充分證明了抗瘧疾的有效性。

    其實,早在2011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就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這年9月,美國拉斯克基金會把當年的臨床研究獎頒發給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貢獻。拉斯克獎素有“諾獎風向標”之稱,屠呦呦是該獎設立65年來首次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在2011年的頒獎典禮上,斯坦福大學教授露西·夏皮羅這樣評價屠呦呦:在人類的藥物史上,我們如此慶祝一項能緩解數億人疼痛和壓力、并挽救上百個國家數百萬人生命的發現的機會,并不常有。

    “我們只能說,我們是嚴格按照評選程序辦事。”據國家科技獎勵辦負責人透露,在2015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評審過程中,沒有個人或單位推薦屠呦呦。

    據了解,國家科技獎的評審都有嚴格的流程和時間節點。其評審工作流程為:推薦→形式審查受理(獎勵辦)→初評(通用項目從4萬多名評審專家中隨機遴選專家網絡評審或審讀、評審組會議初評)→評審(各評審委員會)→審定(獎勵委員會)→審核(科技部)→審批(國務院)→頒獎(黨中央、國務院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屠呦呦發明的青蒿素為保護人類健康做出了重大貢獻,她獲得諾獎也為國家爭得了榮譽,但是最高科技獎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沒有人推薦她,我們也沒有辦法。”該負責人表示。

     

    相關閱讀:

    【盤點】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之 材料篇

    2015年冶金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點評

    屠呦呦等五位著名科學家,獲得小行星永久命名

     

    文章來源:整理自網絡

    喜歡 (2)分享 (0)
    男人j进入女人下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