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硅作為信息時代的基石,被廣泛應用于芯片制造和微電子器件當中。但是這種脆性材料,容易引發組件斷裂失效,而使器件喪失功能性。
5月29日,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了題為“Achievingmicron-scale plasticity and theoretical strength in Silicon”的研究論文。報道了經過表面處理的單晶硅,在微米和納米尺度展現優越的機械性能,此外還觀察到了全新的由尺寸調控的形變機理和缺陷行為。這種方法加工的單晶硅強度(CRSS~4 GPa)接近理論值,彈性極限明顯升高,更為驚喜的發現是單晶硅在室溫條件下,首次在微米尺度展現出了塑性,首次觀察到了由尺寸調控的新機制,這使得研究人員對單晶硅的形變機理和缺陷行為又有了新的認識。
尺寸調控的形變機理,納米尺度內為全位錯,微米尺度內則為孿晶和層錯。
為了讓大家更了解相關研究,
我們將邀請了論文第一作者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陳銘博士在線分享
歡迎預約收看!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