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說曲別針,和大家聊聊火柴。你是說小學數學題經常出現的那根大頭嗎?是的,就是它。
1、發展歷史
火柴根據物體摩擦生熱的原理,利用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化學活性,制造出的一種能摩擦發火的取火工具。在安全火柴發明之前,人們經歷了一代代不停的探索。在18世紀剛出現時,主要是利用黃磷為發火劑。由于黃磷有毒,逐漸被無毒的硫化磷火柴取代,但硫化磷容易自燃。直到1855年才研制成功安全火柴。
2、化學反應
安全火柴的火柴盒側面一般由紅磷、三硫化二銻、粘合劑組成;火柴頭成分一般是KClO3、MnO2(氧化劑)和S(易燃物)等。兩者摩擦生熱,KClO3等與紅磷反應放出較多的熱能,并引燃火柴頭上的易燃物,從而使火柴桿著火。
你知道把六千多根火柴頭一起點燃會怎么樣嗎?一起來看看,請勿模仿啊~
該化學反應劇烈,不利于使用。藥頭中加入一些填充劑可以使反應發火緩和穩定;還可以加入顏料、香料等,改善火柴的用戶體驗。安全火柴的優點是紅磷沒有毒性,并且它和氧化劑分別粘附在火柴盒側面和火柴桿上,不使用時二者分開。所以稱安全火柴。下圖為一盒火柴的總體情況:
3、制造工藝
火柴的制造工藝因品種而異。木梗火柴制造大體可分為梗子制造、梗子處理、火柴藥頭制造、盒子制造、包裝及刷磷5個部分。
下面這個視頻是日本一家工廠生產火柴的過程:
4、火柴創意
由如今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實用性和環保的角度,打火機逐漸淘汰了火柴的使用。火柴卻也成了越來越多人的“玩具”,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創意,你也來試試吧~
相關閱讀:
轉載請注明出處(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