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焊接從業人員狀況
關于我國焊接行業的現狀,從整體上做定量的評估或許有些困難,但從焊接材料的產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焊接行業的規模。我國早已是世界第一大焊接材料生產國,根據行業統計,我國2014年焊接材料產量為568萬噸。扣除出口部分,按照國內自身消耗焊材數量,保守估算2014年我國焊工人數200萬人左右。而焊接從業人員,除焊工,還包含焊接技術人員、焊接操作指導人員、焊接檢驗人員、焊接熱處理人員等。
自1998年我國實施通才教育制度起,各高等院校取消焊接專業,歸為金屬材料工程或熱加工成型系,只有少數學校保留焊接系,輸送焊接專業的本科和研究生人才遠遠達不到實際生產施工需要。大量的焊接急需人才多通過職業教育培訓方式來滿足。
由于工作的性質以及條件與待遇的原因,目前大多數企業焊接工種比較難吸引較多高學歷的優秀人才,就是本科畢業生愿意到工廠、但堅持留在工廠做焊接技術工作的也不多,有一些企業已經出現第二次人才斷層。
因此在學歷方面,我國焊工以初中學歷為主,大都來自生活條件較為艱苦的地區,且絕大多數來自農村。焊接技術人員和焊接檢驗人員以專科和本科學歷為主,焊接操作指導人員以大專為主。
2.焊接從業人員的待遇情況
由于行業不同,我國焊接從業人員待遇有所不同。對于有固定勞動合同關系的人員,一般情況下焊工和焊接熱處理人員月工資3000~4500元,焊接技術員和焊接操作指導人員月工資4500~6000元,焊接工程師月工資6000~8000元。掌握特殊操作技能的人員收入更高一些。
對于焊工而言,依據國家人社部技能人員鑒定相關標準,一般單位職業通道設計為5級,分別為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
目前我國焊工的主要來源是技校、企業培訓、社會培訓機構和部分社會臨時工。除通過參加比賽等活動獲得榮譽的優秀焊工可不受工作年限的限制進行職業資格晉升,關于職稱晉升年限大致如下:
一般情況下連續從事焊接工作2年以上,可為初級工;獲得初級工資格后,連續從事焊接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成為中級工;獲得中級工資格后,連續從事焊接工作4年以上,才有可能成為高級工。技校等培訓機構培訓的焊工可直接根據所學學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等級。焊接技師是具有熟練技能和專門知識與經驗的高級焊工,取得高級工資格后,連續從事焊接工作5年以上才有可能晉升為技師。
目前我國企業中焊接技師所占比例約為20%。取得技師資格后,連續從事焊接工作3年以上才有可能晉升為高級技師,目前我國企業中焊接高級技師所占比例約為2%~4%。
對于一些技術水平拔尖、業績貢獻突出的焊工,企業授予“首席技師”稱號,首席技師并非職業資格等級,而是企業給予的技術職務、榮譽和肯定,一般為企業焊工優秀代表、核心骨干。
同時,國家對在焊接方面作出巨大貢獻的焊接精英授予焊接專業國家級技能大師或省級焊接大師,國家、各省及企業都向大師工作室撥專款建設大師工作室,為他們提供更好更先進的研發工作場所。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已建成400個工作室,其中焊接專業的帶頭人占總數的12%。
3.焊接從業人員在工序上的地位情況
焊接作為制造業的基礎工藝和技術,為工業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人類引以為自豪的各個領域,如航空航天、核能工業、電子儀器儀表制造、電力、建筑、石油石化、造船及汽車制造等都采用了焊接技術的先進成果。隨著經濟發展的需要,焊接技術必將得到迅速的發展,并在工業生產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盡管焊接很重要,但是目前群眾對于焊接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相應的焊接從業人員社會地位并不是很高,在中國傳統以學歷展開的人才評價體系中焊接技術人員和焊接檢驗人員地位稍高,而直接進行焊接作業的焊工,即便是高級技工也面臨著工資待遇差、工作環境苦、上升空間小、社會地位低的尷尬處境。
來源:中國青年報。
點擊標題,查看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