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簡介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四川大學)1991年在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學科基礎上組建,是世界銀行貸款“重點學科發展項目”建設的7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一和確定的七個試點實驗室之一。1995年4月通過國家驗收,1996年2月正式向國內外開放,1997年、2003年和2008年通過國家評估,取得良好成績。實驗室的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僖教授是我國高分子材料科學奠基人之一。實驗室學術委員會由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15人組成,學術委員會主任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曹鏞教授。實驗室研究方向明確,在高分子材料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化方面有鮮明特色,擁有一支朝氣蓬勃、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科研隊伍,承擔國家重要科研任務,取得顯著科研成果,并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取得卓越成績,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對外交流與合作,現已成為我國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領域規模最大的科研和教學基地之一。
本實驗室的總體定位是瞄準國家關鍵需求和國際高分子材料科學研究前沿,以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加工為特色,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建設高分子材料領域內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人才培養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基地,為我國高分子材料科學和高分子工業的發展提供知識、技術和人才支撐。
一、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各研究室簡介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為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究室 、油田高分子材料研究室、聚烯烴研究室、高分子結構材料研究室 、工程塑料研究室 、高分子材料科技開發部 、高分子材料研究開發站 、期刊編輯部 等多個研究室。
1、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究室?
高分子復合材料研究室是由當時的中國石化總公司科技發展部和成都科技大學(現為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于1985年聯合創建,并設于四川大學。多年來,在徐僖院士指導和親自參與下,在充分發揮高校和產業部門優勢,促進科研工作和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研究室已形成一定規模,成為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除承擔中國石化總公司的研究項目外,還承擔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攻關項目、973子課題、863項目、國際合作項目、軍工項目及其它國內外大型企業橫向合作項目,不少項目在理論上有創新、應用上有突破、有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1994年來共發表論文260余篇,申請專利15項,已授權專利8項。本室針對高分子材料的前沿研究領域應用各種新技術、新原理,解決高分子材料工程中的關鍵性問題,為實現通用高分子材料工程化和工程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提供新途徑、新方法。
主要研究領域:1 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術和新原理,2 高分子材料成型理論和技術的研究,3 聚合物納米材料的制備,4 廢棄高分子材料回收處理與再生利用
主要成果:高分子材料反應加工及體系流變學研究、?聚合物納米材料的制備、?汽車用聚烯烴塑料工程化新方法的研究、?聚烯烴輻照改性的研究、?絲綢在微波輻照下的氣相整理技術研究、電暈放電用于制備聚烯烴塑料紙張的研究、?PVA纖維防彈復合材料的研制、超聲引發乳液聚合、高分子固體電解質的研究。
2、油田高分子材料研究室?
在徐僖院士的領導下,四川大學(成都科技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從七十年代后期開始從事油田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1981年9月,石油工業部科技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發展部)與成都科技大學簽訂協議,正式合辦油田高分子材料研究室。二十年來,油田高分子材料研究室在油氣田勘探、開發、集輸用高分子材料的應用技術與應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1991年以來,在有關油田開發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成果中,被評為國際先進水平的成果14項,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獲局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23項成果投入了礦場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技術經濟效益。
研究領域:根據油田勘探開發新技術的發展與解決油田生產中存在的問題的需要,開展相匹配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應用技術及應用基礎理論的研究。研制高效低毒油田開發用高分子材料(先進二次采油用化學劑、水泥外加劑、強化采油外加劑、水處理劑、高分子表面活性劑、原油及油品流動改進劑)及在應用條件下的變化規律,采用超聲波、分子復合等新方法制備具有獨特多元結構和超分子結構的聚合物,為油田開發提供新材料、新技術。研究環保型水基涂料及其它高性能水溶性高分子材料。開展有關高分子材料制備、改性的理論與應用技術研究。
主要研究成果:原油降凝降粘防蠟劑、PMN-PFR高溫抗鹽堵水調剖劑、聚合物鉆井液處理劑研制與應用、PMN凝膠堵漏劑及其工藝技術
3、聚烯烴研究室?
聚烯烴研究室成立于1997年8月,由吉化公司與四川大學合辦。研究室致力于高分子新材料、新型助劑以及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工藝的開發與研究。研究室在對高分子材料進行廣泛深入的應用基礎研究的同時,面向從事高分子材料制備、加工及應用的工業領域,為相關的工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技術咨詢。目前已同吉化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吉林分公司、新疆天利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秦皇島耀華玻璃集團公司、南京中達制膜(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大中型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系。研究室十分重視與工業界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在課題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4、高分子結構材料研究室?
為了加強產、學、研合作,促進企業技術創新,2000年3月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岳陽石油化工總廠合建高分子結構材料研究室。作為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岳陽石油化工總廠聯系的紐帶,高分子結構材料研究室為岳化總廠高分子材料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促進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加快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研成果的轉化。
高分子結構材料研究室針對岳化總廠的聚酰胺樹脂、鋰系聚合物、環氧樹脂和聚丙烯等等材料進行應用開發和相關理論的研究,以提高現有材料的附加值,擴大應用范圍。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根據岳陽石油化工總廠的需要為岳化培養相關專業的在職碩士和在職博士研究生。
5、工程塑料研究室?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實驗室工程塑料研究室掛牌成立于2002年2月,由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與云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聯辦,旨在充分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雄厚堅實的科研基礎和云天化集團日益壯大的生產開發實力,強強合作,長期追蹤高性能工程塑料發展前沿,不斷創新,為西部地區和我國工程塑料產業化、規模化、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做出貢獻。
工程塑料研究室近期的主要工作目標是針對云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聚甲醛、玻璃纖維增強工程塑料等材料進行應用開發和相關理論研究。中長期目標則是致力于不斷推出適應于中國汽車工業、家電工業、航空工業等領域快速發展所需的各類高檔次工程塑料專用料。
工程塑料研究室將以熱忱的姿態,面向全國及全球尋求更廣泛的工程塑料研發的技術合作和交流。研究室將以與云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展對聚甲醛高性能化研發為起點,以高效務實的工作,不斷拓展對工程塑料高性能化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并建設其為中國西部工程塑料應用開發的重要基地。
6、高分子材料科技開發部?
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科技開發部經國家科技部批準于2000年10月成立。開發部依靠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分子研究所及四川大學的人才、技術、裝備及信息資源的優勢,對其研究成果進行中試放大及小批量生產,促進科技成果的迅速轉化。開發部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復合材料、高分子加工助劑及其制品的研發、技術咨詢及服務。
主要技術成果:聚乙烯專用料、聚丙烯專用料、 ABS專用料、改性聚碳酸酯阻燃PC 阻燃PC(耐候)阻燃PC/ABS 阻燃PC/ABS(無鹵) 阻燃PC/ABS合金(高抗沖)、PBT光纜專用料玻纖增強尼龍-6 玻纖增強AS、加工助劑、鉆井液處理劑、采油高分子材料、CE原油降凝劑油井降凝降粘劑防堵劑、黑色金屬冷擠壓高分子潤滑劑酚型高效混凝土減水劑、高性能透明聚氨酯膠粘劑
7、高分子材料研究開發站?
四川川大齊魯石化開發站是由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和中國石化齊魯石油化工公司共同創辦的集研究、開發、生產于一體的高科技實體,是四川省優秀校辦企業、成都市先進高新技術企業,高中級技術人員占80%。
開發站依靠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和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雄厚的技術力量和先進的儀器設備,主要從事高分子共混復合材料;電線電纜和光纜專用高分子材料;阻燃高分子材料;特種農用高分子薄膜;石油、天燃氣、煤炭、礦漿輸送管道專用高分子材料;塑料加工助劑;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工藝技術;高分子加工設備及模具等領域的開發研究。
主要產品:開發站與郵電部成都電纜廠合作,在國內率先開發成功的聚乙烯通信電纜絕緣料,各項技術性能指標均能滿足YD/T760-95標準,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被國務院選定為首批國家產學研工程項目。96年研制成功的LLDPE護套料,經專家鑒定,其技術性能和應用加工性能均達到90年代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被國家科委、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對外經濟貿易合作部、國家技術監督局、國家環保局評定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開發站目前的主要產品有:HDPE、MDPE、LDPE通信電纜絕緣料;LLDPE通信電纜護套料;MDPE、HDPE光纜電纜護套料;中密度聚乙烯同軸電纜護套料;物理發泡和化學發泡聚乙烯絕緣料;聚乙烯管材專用料;物理發泡成核母料;交聯聚乙烯電纜料等。
8、期刊編輯部?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與《油田化學》期刊。
二、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與目標
經過長期積累,實驗室形成了5個穩定的研究方向:
(1)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術和新原理的研究
高分子材料發展很快,品種成千上萬,但絕大多數高分子材料由為數不多的幾種常規單體制得。我國五大通用樹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和ABS的產量占合成樹脂產量的90%以上,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至關重要。建立簡便、高效、無污染的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新技術,具有重要意義。主要研究采用納米復合、分子復合、力化學技術等對聚合物進行改性,開辟簡便、高效、無污染的增容新途徑;采用分子設計與結構調控技術研制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實現新材料和新技術的產業化。
(2)聚合物成型理論和技術研究
高分子材料的最終結構和性能比其它材料更依賴加工過程。聚合物加工不僅是成型,也是材料結構和性能的設計和實現的科學,是控制聚合物制品結構和性能的中心環節,是學科交叉的、科學與工程緊密結合的學科。實現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加工與聚合具有同等重要性。研究高分子材料在加工過程中外場作用下形態形成、演化、調控及最終“定構”,發展高分子材料加工與成型的新方法,建立聚合物加工新技術,研制聚合物加工新設備,在加工過程中調控聚合物鏈結構、超分子結構、結晶結構、織態結構及制品結構,通過加工中形態控制實現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
(3)高性能和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針對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的需求,參與國家空間技術發展計劃和可再生清潔能源等研究計劃,開發高性能復合材料、智能材料、能源材料等特種功能材料。主要研究耐高溫高分子材料如苯并噁嗪、聚酰亞胺、聚芳硫醚以及高性能功能化聚合物纖維等的分子設計和制備,結構與性能;研發新型生物高分子材料及其他功能新材料和新技術。
(4)廢棄高分子材料再生利用與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生態環境保護迫切需要建立廢棄高分子材料回收處理和再生利用新技術,發展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采用可控、高效、節能、環境友好的聚合方法制備滿足不同場合需要的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研究環境友好的無鹵阻燃高分子材料、廢棄高分子材料回收加工中物理、化學問題,研究開發環境友好高分子材料如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
(5)油田開發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石油是重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化工原料。油田開發用高分子材料是提高油田開發效益的重要材料。研究油田開發用高分子材料(鉆井液處理劑、油井水泥添加劑、強化采油添加劑、水處理劑、表面活性劑、破乳劑、原油流動改性劑)組成、結構形態與性能的關系以及在應用條件下的變化規律,重點研究耐溫抗鹽聚合物驅油劑,為油田開發提供新材料、新技術。
三、實驗室主要設備儀器
美國TA公司的調制型差熱掃描量熱儀(DSC),德國耐馳公司熱重分析儀(TGA),美國TA公司動態力學分析儀(DMA),美國Thermo公司熱重紅外聯用分析儀(TG-IR),美國Nicolet公司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FT-IR),日本東曹株式會社凝膠滲透色譜儀(GPC),美國FEI公司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美國TA公司靜態力學分析儀(TMA),日精塑料機械有限公司電動注塑機,德國徠卡公司熱臺偏光顯微鏡(POM),日本島津公司萬能材料試驗機、毛細管流變儀,德國HAKKE公司哈克轉矩流變儀(HAAKE),德國Bruker公司2DX射線衍射儀,意大利歐維特公司元素分析儀。
四、大咖or大牛(牛人太多,介紹部分!)
李光憲,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四川大學常務副校長,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所長,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是國家基金委材料與工程學部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四川省政府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全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獲得者,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曾任塑料工程系主任、塑料工程及機械研究所所長、四川大學科技處處長。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礎、多組分高分子相行為與形態控制、高分子材料老化行為和壽命預測、高性能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等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先后主持承擔國家和省部級項目20余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面上項目、973項目子課題、博士點基金、軍工及校企合作項目等。在內的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60余篇,其中SCI、EI收錄140余篇,研究成果曾獲教育部科技進步獎。獲授權發明專利多項。
傅強,博士生導師。1993年獲四川大學高分子材料加工專業博士學位;1995.01-1997.12美國阿克隆大學博士后;1999.08-2000.09德國Freiburg大學洪堡學者;1999年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受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現任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委員,中國塑料加工協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專業委員會委員,人事部博士后管委會專家組成員;國際期刊Nanocomposites副主編,國際期刊Polymer和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國際編委,高分子學報副主編,高等學校化學學報(中英文版)、功能高分子學報等雜志編委;2014年受聘為深圳市高分子行業協會名譽會長。主要從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中的形態控制和聚合物共混改性與納米復合材料的研究。承擔并完成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四川省科委等資助的多項科研課題,以及多項與企業合作的研究課題。出版專著1部,發表學術論文460余篇,被SCI收錄400余篇,論文被SCI等引用達9300余次。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5項。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14);入選國家創新群體學術帶頭人(2011);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10);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2010);分別于2009年、2007年獲國際著名高分子期刊Polymer馮新德優秀論文獎、中國化學會高分子邀請報告榮譽獎,;國家技術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09);中國石油和化工協會技術發明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8);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7);四川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一完成人,2005);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2003);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1999);寶鋼優秀教師獎(1999)。
李忠明,1969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現任四川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兼任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1993年畢業于西北工業大學高分子材料專業,獲學士學位。1996年畢業于四川聯合大學塑料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2003年獲四川大學材料加工工程專業博士學位。1998年任講師,2000年和2003年先后破格晉升副教授、教授,2005年任博士生導師。2008-2009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Stony Brook分校Benjamin Hsiao教授課題組做訪問學者。2001年和2003年連續兩屆入選四川大學“214重點人才工程計劃”,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4年入選“四川省杰出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和“教育部創新團隊發展計劃”,2005年獲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獎勵,2006年獲四川省青年科技獎,2007年起任四川大學985工程I類科技創新平臺“高分子與特種功能材料”學術帶頭人,2009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11年入選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2012年入選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3年入選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2014年入選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15年入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獎”特聘教授。講授了《高分子材料加工基礎》(四川大學精品課程)及《橡膠加工原理與技術》等課程。2004年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參加編寫了《模壓技術》、《塑料工程手冊》、《塑料熱成型及二次加工》、《材料科學大典》等著作。指導碩、博士研究生30余名。主要從事聚合物加工、形態、結構與性能,聚合物功能復合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加工等研究。負責了國家和省部級及橫向科研項目3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科技部高技術發展項目(863) 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項、教育部博士點專項基金3項、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1項、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項目1項。迄今在Macromolecules,Materials, AFM,Horizons,JPCL等期刊發表SCI收錄250余篇,被SCI他引3600余次,H因子36,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6項(授權12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4項。
五、官網
http://sklpme.scu.edu.cn/news.keylab/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微信號整理編輯,轉發請注明出處
點擊標題,查看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