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分區對很多科研人員的職稱、績效等方面影響都較大,甚至還會影響研究生的畢業問題。因此,一直是學術圈的熱點話題。隨著國家破四唯的持續加碼,或許會有一定變化?科技部日前正式發布《關于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行)》!有多項重要舉措,對科技評價將產生重大影響,比如:
- 代表作,國內科技期刊論文原則上應不少于1/3。
- 不得要求在申報書、任務書、年度報告等材料中填報論文發表情況。
- 鼓勵財政資金資助的論文在高質量國內科技期刊發表。
- 單篇論文發表支出超過2萬元人民幣的,需經該論文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所在單位學術委員會對論文發表的必要性審核通過后,方可在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中列支。
2019年中科院分區于12月17日正式公布。一個月之后的2020年1月13日,《2019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期刊分區表升級版(試行)》發布。這是首次同時發布兩個版本的分區表,那到底該中科院分區基礎版還是升級版呢?
我們先來了解二者的區別。基礎版延續使用了上一年度的方法體系,并通過提升中國期刊入選高區位的比例、擴大中國期刊入選基數和提升弱勢學科期刊分區結果等措施突出支持本土品牌期刊國際化的導向。不過這也導致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認為有失公平。
而升級版則將13個大類學科擴展至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內的18個大類學科,如下圖所示。例如,材料科學單獨成了一個大類,共有373本期刊歸屬在材料科學大類。
對比基礎版和升級版發現,大約82%的期刊分區保持不變,有將近9%的期刊升區。所以,一篇論文用不同分區表則分區可能不一樣。以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為例,基礎版為大類二區,升級版則為大類一區。
那到底咋如何選用呢?這就需要取決于各單位自身了。不過,近期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分區表官方作出說明:2019-2021年,3年過渡期,會同時發布基礎版和升級版,便于用戶單位過渡、調整。2022年開始,將只發布升級版。
三年后只有升級版,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升級版材料科學大類的情況吧,共計373本期刊入選材料科學大類。其中一區49本(前13.14%)、二區69本(13.1%-31.64%)、三、四區255本。工程技術大類期刊減少較多,有一部分歸屬到了材料科學大類。
373本材料科學大類分區情況
你更支持基礎版還是升級版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系,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