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億元!山東理工大學一項科技成果——“無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學發泡劑”專利技術賣出天價。
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呂傳毅介紹說,長期以來,全球聚氨酯產業一直沿用物理發泡劑技術,雖然發達國家已研發出第4代產品,但依然未能解決破壞臭氧層、造成溫室效應的難題。
隨著蒙特利爾議定書相關執行期限臨近,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尋找含氯氟元素物理發泡劑的替代品。山東理工大學教授畢玉遂率領的研究團隊,歷時13年于2011年發明了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
這一科研成果問世,摘掉了“聚氨酯產業破壞臭氧層”的“緊箍”,為產業發展找到新出路。經國家科技部與環保部、中國石油和化學聯合會、聚氨酯工業協會等聯合組成的專家組審查和國內外檢索后確認:“無氯氟聚氨酯化學發泡劑”是革命性的顛覆性的發明,是重大的理論創新和技術發明。該成果是近幾十年來化學化工學科重要的原始創新成果,已于2016年6月申報了4項國家發明專利和1項國際專利。
發明中涉及一大類新化學物質和相關反應,是世界上發現的第一類能和異氰酸酯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并用于聚氨酯化學發泡的有機化合物。作為新的化學物質2016年12月已經獲得美國化學會確認并完成CAS號注冊,現在已注冊了3個新物質。
該發泡劑的應用將對聚氨酯泡沫材料行業徹底淘汰氯氟烴和氫氟碳物質,保護臭氧層,降低碳排放做出重大貢獻。作為氯氟烴類物理發泡劑的替代產品,該發泡劑在全球的推廣應用,將減少數十億噸當量二氧化碳排放,可提前完成我國對國際社會承諾的溫室氣體減排任務,具有巨大的政治意義、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該成果既清潔環保又可降低能源消耗,經濟價值巨大。目前,該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外墻保溫和板材生產,在其他工業領域中的應用試驗也已全面展開。
這一專利技術被一家新材料技術公司以5億元人民幣買斷20年獨占許可使用權,并已撥付4100萬元首付款。據悉,該公司正加快推進10萬噸聚氨酯化學發泡劑項目建設,并以此為主導產品,推動上下游產業聚集,重點發展新型聚醚、白料、聚氨酯版板材、集裝箱等高附加值產品。
來源:山東理工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