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晶體
原子按一定方式在三維空間內周期性地規則重復排列,有固定熔點、各向異性。
2、中間相
兩組元A 和B 組成合金時,除了形成以A 為基或以B 為基的固溶體外,還可能形成晶體結構與A,B 兩組元均不相同的新相。由于它們在二元相圖上的位置總是位于中間,故通常把這些相稱為中間相。
3、亞穩相
亞穩相指的是熱力學上不能穩定存在,但在快速冷卻成加熱過程中,由于熱力學能壘或動力學的因素造成其未能轉變為穩定相而暫時穩定存在的一種相。
4、配位數
晶體結構中任一原子周圍最近鄰且等距離的原子數。
5、再結晶
冷變形后的金屬加熱到一定溫度之后,在原變形組織中重新產生了無畸變的新晶粒,而性能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并恢復到變形前的狀態,這個過程稱為再結晶。(指出現無畸變的等軸新晶粒逐步取代變形晶粒的過程)
6、偽共晶
非平衡凝固條件下,某些亞共晶或過共晶成分的合金也能得到全部的共晶組織,這種由非共晶成分的合金得到的共晶組織稱為偽共晶。
7、交滑移
當某一螺型位錯在原滑移面上運動受阻時,有可能從原滑移面轉移到與之相交的另一滑移面上去繼續滑移,這一過程稱為交滑移。
8、過時效
鋁合金經固溶處理后,在加熱保溫過程中將先后析出GP 區,θ ”,θ ’,和θ。在開始保溫階段,隨保溫時間延長,硬度強度上升,當保溫時間過長,將析出θ ’,這時材料的硬
度強度將下降,這種現象稱為過時效。
9、形變強化
金屬經冷塑性變形后,其強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韌性下降,這種現象稱為形變
強化。
10、固溶強化
由于合金元素(雜質)的加入,導致的以金屬為基體的合金的強度得到加強的現象。
11、彌散強化
許多材料由兩相或多相構成,如果其中一相為細小的顆粒并彌散分布在材料內,則這種材料的強度往往會增加,稱為彌散強化。
12、不全位錯
柏氏矢量不等于點陣矢量整數倍的位錯稱為不全位錯。
13、擴展位錯
通常指一個全位錯分解為兩個不全位錯,中間夾著一個堆垛層錯的整個位錯形態。
14、螺型位錯
位錯線附近的原子按螺旋形排列的位錯稱為螺型位錯。
15、包晶轉變
在二元相圖中,包晶轉變就是已結晶的固相與剩余液相反應形成另一固相的恒溫轉變。
16、共晶轉變
由一個液相生成兩個不同固相的轉變。
17、共析轉變
由一種固相分解得到其他兩個不同固相的轉變。
18、上坡擴散
溶質原子從低濃度向高濃度處擴散的過程稱為上坡擴散。表明擴散的驅動力是化學位梯度而非濃度梯度。
19、間隙擴散
這是原子擴散的一種機制,對于間隙原子來說,由于其尺寸較小,處于晶格間隙中,在擴散時,間隙原子從一個間隙位置跳到相鄰的另一個間隙位置,形成原子的移動。
20、成分過冷
界面前沿液體中的實際溫度低于由溶質分布所決定的凝固溫度時產生的過冷。
21、一級相變
凡新舊兩相的化學位相等,化學位的一次偏導不相等的相變。
22、二級相變:
從相變熱力學上講,相變前后兩相的自由能(焓)相等,自由能(焓)的一階偏導數相等,但二階偏導數不等的相變稱為二級相變,如磁性轉變,有序-無序轉變,常導-超導轉變等。
23、共格相界
如果兩相界面上的所有原子均成一一對應的完全匹配關系,即界面上的原子同時處于兩相晶格的結點上,為相鄰兩晶體所共有,這種相界就稱為共格相界。
24、調幅分解
過飽和固溶體在一定溫度下分解成結構相同、成分不同的兩個相的過程。
25、回火脆性
淬火鋼在回火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隨回火溫度的提高,其塑性、韌性提高,但在特定的回火溫度范圍內,反而形成韌性下降的現象稱為回火脆性。對于鋼鐵材料存在第一類和第二類回火脆性。他們的溫度范圍、影響因素和特征不同。
26、再結晶退火
所謂再結晶退火工藝,一般是指將冷變形后的金屬加熱到再結晶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后,緩慢冷卻至室溫的過程。
27、回火索氏體
淬火剛在加熱到400-600℃溫度回火后形成的回火組織,其由等軸狀的鐵素體和細小的顆粒狀(蠕蟲狀)滲碳體構成。
28、有序固溶體
當一種組元溶解在另一組元中時,各組元原子分別占據各自的布拉維點陣的一種固溶體,形成一種各組元原子有序排列的固溶體,溶質在晶格完全有序排列。
29、非均勻形核
新相優先在母相中存在的異質處形核,即依附于液相中的雜質或外來表面形核。
30、馬氏體相變
鋼中加熱至奧氏體后快速淬火所形成的高硬度的針片狀組織的相變過程。
31、貝氏體相變
鋼在珠光體轉變溫度以下,馬氏體轉變溫度以上范圍內(550℃-230℃)的轉變稱為貝氏體轉變。
32、鋁合金的時效
經淬火后的鋁合金強度、硬度隨時間延長而發生顯著提高的現象稱之為時效,也稱鋁合金的時效。
33、熱彈性馬氏體
馬氏體相變造成彈性應變,而當外加彈性變性后可以使馬氏體相變產生逆轉變,這種馬氏體稱為熱彈性馬氏體。或馬氏體相變由彈性變性來協調。這種馬氏體稱為熱彈性馬氏體。
34、柯肯達爾效應
反映了置換原子的擴散機制,兩個純組元構成擴散偶,在擴散的過程中,界面將向擴散速率快的組元一側移動。
35、熱彈性馬氏體相變
當馬氏體相變的形狀變化是通過彈性變形來協調時,稱為熱彈性馬氏體相變。
36、非晶體
原子沒有長程的周期排列,無固定的熔點,各向同性等。
37、致密度
晶體結構中原子體積占總體積的百分數。
38、多滑移
當外力在幾個滑移系上的分切應力相等并同時達到了臨界分切應力時,產生同時滑移的現象。
39、過冷度
相變過程中冷卻到相變點以下某個溫度后發生轉變,平衡相變溫度與該實際轉變溫度之差稱過冷度。
40、間隙相
當非金屬(X)和金屬(M)原子半徑的比值rX/rM<0.59 時,形成的具有簡單晶體結構的相,稱為間隙相。
41、全位錯
把柏氏矢量等于點陣矢量或其整數倍的位錯稱為全位錯。
42、滑移系
晶體中一個滑移面及該面上一個滑移方向的組合稱一個滑移系。
43、離異共晶
共晶體中的α相依附于初生α相生長,將共晶體中另一相β推到最后凝固的晶界處,從而使共晶體兩組成相相間的組織特點消失,這種兩相分離的共晶體稱為離異共晶。
44、均勻形核
新相晶核是在母相中存在均勻地生長的,即晶核由液相中的一些原子團直接形成,不受雜質粒子或外表面的影響。
45、刃型位錯
晶體中的某一晶面,在其上半部有多余的半排原子面,好像一把刀刃插入晶體中,使這一晶面上下兩部分晶體之間產生了原子錯排,稱為刃型位錯。
46、細晶強化
晶粒愈細小,晶界總長度愈長,對位錯滑移的阻礙愈大,材料的屈服強度愈高。晶粒細化導致晶界的增加,位錯的滑移受阻,因此提高了材料的強度。
47、雙交滑移
如果交滑移后的位錯再轉回和原滑移面平行的滑移面上繼續運動,則稱為雙交滑移。
48、單位位錯
把柏氏矢量等于單位點陣矢量的位錯稱為單位位錯。
49、反應擴散
伴隨有化學反應而形成新相的擴散稱為反應擴散。
50、晶界偏聚
由于晶內與晶界上的畸變能差別或由于空位的存在使得溶質原子或雜質原子在晶界上的富集現象。